第260章 抽解博买(第2/2页)

市舶司的人不解地看着他:“卫大人请详说。”

卫景平:“普通商品,如蚕丝,茶叶,漆器出海做买卖,像江大人说的那样,运到地方卖出去,价格翻个十翻顶天了,随着开设市舶司,让武进士护卫商船出海,”他扫了一眼在座的官爷们说道:“抵达渤泥国的商船多了,就拿漆器来说,各位大人觉得还能卖到之前翻十翻的价格吗?”

随着供货源的充足,交易的价格也会逐渐下来。

谢映几要拍案:“怪不得,下官没想到这一层。”

江扬服气地道:“卫大人果真是走一步看三步啊,”他想了一想:“要是普通货物抽解比一分还低,那贵重货物呢?”

既然武进士们的俸禄不能出在普通货物里,必然要在一些值钱的商品上做文章了。

卫景平:“市舶司自己可以做买卖啊,诸位大人请想,武进士护卫商船出海,一去一回难道要空着手吗?本官听说渤泥国再往西南走,有个群岛,那里聚集了乳香、犀角、象牙、牛皮以及各种名贵香料等一批稀罕物儿,等日后他们在海上航船熟识了,何不顺手采买捎带回来呢?”

据他所知,光乳香一样,流通到当朝,不知道中间倒卖了多少手,不一定靠谱的说法,乳香在途魂国,也就是后世阿拉伯半岛的阿曼等地,便宜得难以想象,而到了这边,价格高的只有大富大贵之家才能用得起,贵得令人咬牙切齿,又爱又恨。

还不是因为商船从海上过来极度艰难,能平安运到的太少,才物以稀为贵了嘛。

市舶司做贵重商品买卖,这在宋朝叫做“博买”,不过那会儿采买来的东西主要给皇家用,多余的才拿出来卖掉赚银子。

谢映:“咱们市舶司做买卖,岂不是成了舶商?”

卫景平:“……”

谢大人你把格局打开,只要有银子赚,无论市舶司或是舶商,叫什么不都一样。

江扬笑了:“谢大人说的‘舶商’二字真精准啊。”他说道:“卫大人一说,下官豁然开朗,觉得这路子可行。”

卫景平:“那么,市舶司对普通商品的税率就定在十五抽一如何?”差不多是8%左右的关税率。

谢映说道:“而对于乳香等货物,抽解三分的税率,这样也好增加外来商船的成本,让咱们市舶司直接采买回来再卖的时候价格更有利。”

说白了,就是诸如乳香一类的贵重商品,对外来商船课以重税,无非是想这门生意自己来做,垄断市场,不让外来的商船分一杯羹罢了。

卫景平:“谢大人说的对。”

拟定好市舶条法,江扬连夜写了折子送往京城,没几日,朝廷正式颁布《亨庆市舶条律》,一字没改地公告天下,商贾们看到这么低的税率后,惊呼雀跃,对于出海买卖跃跃欲试。

卫景川问卫景平:“老四,你说考虑两日,这都十日了,你还没想好?”

还经常躲着他不见面,好气人。

卫景平:“三哥,我想好了,你执意要出海,我想给你向朝廷要个一官半职。”

毕竟是拿命去博一次航海,就这么没名没份地领着武进士们出海,吃亏了,他可不想自家三哥受这个委屈。

卫景川不可置信地问他:“找皇帝给我封个官儿?”

“嗯。”

卫景川连连摆手:“算了算了。”

他既没本事像卫大那样领兵戍边,又没城府像卫二那样去天子的亲军里头混,即便要来个官,他也当不稳的。

卫景平故作玄虚:“我想好了,有个职位,再没有比三哥更合适的人选了。”

“你说?”卫景川很好奇。

卫景平:“鸿胪寺典客署丞,品级不高,从八品下,不知三哥看得上不?”

当朝主管对外交往事务的鸿胪寺,下设司仪署和典客署两个机构,据他所留意,出使或者直接与外藩对接的典客署丞有三个编制,由于当朝与外藩来往不多,尤其是海外诸国更是几十年不打一回交道,因而空缺了两位。

他心道:要是要了官儿来,那么卫三这次出海,近水楼台,便能以朝廷官员的身份跟渤泥国的朝廷通个气,打回交道了。

卫景川:“鸿胪寺……什么丞?这不都是你们文官干的活儿吗?”

就像卫四这样一回又一回做文章考科举,才能被朝廷分到鸿胪寺当官儿呢。

卫景平说道:“三哥只说愿不愿意当这个官儿?”

他想着:以后海外贸易繁盛起来,卫三领着商船走更远一些了,去的次数多了,跟当地人学几门外语,纵观当朝文武百官,会外语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找不出来,他这边建议卫三学起来呢。

到时候旁人比不上他有用,是不是科举入仕,文官出身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