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陛下的决意(第2/6页)

老汉一张老脸,皮肉皱成一团,眼中是深切的愤怒和无可奈何的绝望:“与其被辱,还不如献祭给河神,至少能保下清白……”

就连差点被献祭的少女阿环,都擦着泪抽噎道:“倘若今日不祭神,过几天那些水寨的贼人就要来村里抓我了,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献给河神,至少还能平息河神之怒,保护村子安宁……”

其他几户准备献祭女儿的人家也默默点头,竟然都是同样的想法。

江明秋等人眉头紧皱,一时无言。

秋朗简直无法理喻:“既然是水匪肆虐,为何不禀报官府捉拿为非作歹的匪徒?蝼蚁尚且苟活,何必为尚未发生的事放弃求生?”

“报官?”村民们面面相觑,“官府哪里会管这种事?”

有村民充满怨气地嘲弄道:“就是,官府派去剿匪的官兵,比那些水匪还凶恶呢。还要咱们出钱出力出粮,最后剿来剿去,水贼也没见少……”

莫摧眉叹口气,他小时候经历得多,对此早已见怪不怪:“秋大人,你难道不知对女子而言,清誉是最重要的吗?”

“即便活下去,还不知道要忍受多少流言蜚语,说长道短,一辈子抬不起头做人。”

“倒不如祭神,还能为家里博个美名。”

须臾,得了消息的荆庭城知府陈渔,带着一众差役匆匆赶来。

一见到祭神的百姓,陈知府也极为无奈:“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不要拿活人祭神,就是不听,怪力乱神,有什么用呢?都散了吧。”

萧青冥和喻行舟默默站在人群之后,彼此对视一眼,没有做声,让江明秋出面应付。

江明秋上前一步亮明身份:“本官乃新任河道总督江明秋,阁下可是陈知府?”

“见过江大人,听闻江大人一高中便被陛下亲自下旨破格拔擢,今日一见果然年轻有为,气度不凡啊。”陈知府和善地奉承两句。

“大人远道而来,下官有失远迎,不如先去府衙下榻,下官为诸位大人接风洗尘。”

陈知府隐晦地打量着江明秋,这位圣上面前的红人他可不敢得罪。

他暗暗摇头,叹息一声,看来朝廷这是又派人来剿匪了,年年剿匪,除了劳民伤财,根本见不着成效,这位大人只带了这么点人手,怕不是匪没剿灭,自己都要折在里头。

他好心提醒道:“咱们荆州,民风彪悍,情况复杂,江大人若是来剿匪的,千万不可轻敌啊,那群水贼人数众多,势力庞大,而且仗着荆湖便利,来无影去无踪。”

“下官不知道剿过多少次,朝廷也派人来招安过,根本没有用!”

萧青冥等人一路听着陈知府絮絮叨叨,介绍着荆州民情,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荆州情况,不同于被刺史一手遮天的宁州,也不同于被大族世家掌握的淮州,更不是被蜀王诸侯割据成国中之国的蜀州。

荆州并没有脱离中央朝廷之心,各地知府也基本服从朝廷调遣,这里没有永宁王府等代表皇室的权势力量,也没有过分强大的宗族,可论及税收,基本属于全国倒数。

过去几年蜀州不交税,荆州就排倒数第二,自从蜀州把拖欠的粮税补上,荆州就成了最末一名。

不是因为荆州官府拖欠,而是当真交不起。

原因无他,穷山恶水出刁民。

萧青冥等人婉拒了知府带来的马车,而是沿着河岸,一路走向荆庭城。

沿途,有三两衣衫褴褛乞讨的百姓,有走投无路典卖自己为奴为婢只求一口饭的,还有晒着空荡荡的渔网、全身枯槁佝偻的渔民。

他们沉默且麻木地看着萧青冥这群光鲜亮丽地达官贵人们走过,眼神避讳着,隐约流露出几分敌意和警惕。

前不久刚被热情感恩的儒城百姓送出城,如今一来荆州,便同迎头一盆凉水,浇得人心头拔凉拔凉。

陈知府指着对面的河岸堤坝,道:“荆州分为南北两岸,北岸地势高,土地肥沃,大户多在这里,南岸地势低洼,经常遭受洪灾,南岸堤坝年年修,但是一旦遭遇大水,很容易冲垮……”

陈知府一面走,一面向江明秋介绍地形,生怕他这个河道总督是个外行。

江明秋听得认真,事实上,百年前启朝建国刚经历两三代皇帝时,他就曾被朝廷派来这里主持治水。

他越听,眉头皱的越紧,没想到一百年过去,荆州河段的状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因国家衰落变得更加恶劣。

荆州沿河两岸地形特殊,北高而南低,长宁河流经此处时,正好在南岸遭遇一段陡坡拐弯,而北岸则刚好朝河中延伸出一片地势较高的弧形半岛。

受半岛挤压,本就收窄的拐角处河段宽度顿时变得更窄,一到汛期,河水猛涨,急流冲击这段弧形颈口,堤坝一旦决口,低洼的南岸立马就要洪水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