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帝国余晖(十七)(第2/3页)

到了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他总算看明白了,原来本多忠胜在拆毁一小段城墙以后,在此地修了一道大门,非常宽,道路也特意平整过。

何意?

刘綎揣测。

位于另一端的陆离,受限于位置,以及倭人神官刻意遮掩,阻隔外界探查,根本不知晓此事。

西路军那边也没有通报情况的意思,就连独立性极强的权慄也受到限制,暂时无法与水师方面往来通信。

第二天,清晨。

一队倭军骑士从新门冲出来,先是杀到明军营前,象征性地放了几炮,然后转身朝着东边狂奔。

因为三令五申,禁止擅自出兵,并与水师联系的缘故,所部明军将领不愿意被提督穿小鞋,也就没让麾下认真追击。

后来刘綎问了下倭兵数量,知道仅有二十余骑后,便没有放在心上。

等到了晚上,还是一直被排在战斗序列末流的李朝义军,发现事情有蹊跷。

原来,在中路军所围泗川以南,有一处名为柳管堡的地方,上面设置了烽燧,叫做三天后峰。

据李朝将领所知,这个烽燧已经被废弃很久了,可是这一天晚上,却亮起冲天火光。

更奇怪的是,在【三天后峰】有火光传出以后,位于顺天倭城最高处的天守阁,同样点起烽火。

光柱格外盛大。

明显是两路倭人在彼此应合。

中路军所要攻打的泗川到底怎么了?

为何顺天守军要与他们互通声气?

最关键的是,刘綎这个酒囊饭袋之徒到底想做什么?

其实,早晨杀出去的小股倭军骑兵,没有什么战略目标,以神速直奔泗川附近。

在探听到友军最新战况以后,便在三天后峰点起盛大烽火,把情况通过原始手段报给顺天方向的主将本多忠胜。

没办法,实在守不住……

正如刘綎先前在心中忽悠陆离时那样,只要两军肯通力合作,顺天必然会被拿下!

既然守不住此地,那就走。

毕竟,自身效忠的是德川家,完全没有必要替丰臣秀吉死磕到底,而撤退到泗川,成为本多忠胜眼下的最优解。

早间派出的小股精骑,就是去侦查情况,看看情况是否允许。

而那把火一升起来,本多忠胜立刻就全明白了——

条件适宜,可以弃城过去。

陆离后知后觉,探查到这个现象以后,心中十分担忧。

顺天倭贼到底在图谋什么?

攻打泗川的明军境况如何?

要是悲剧重演,那倭人士气必然大振,再加上兵力方面并未吃什么大亏,极有可能反过来对联军不利。

一念至此,陆离立刻分出一部实力可观的舰队,前往露梁、獐岛一带,阻断泗川与顺天之间的海路。

而李朝这边同样反应迅捷,都元帅权慄虽不清楚中路军战况,但凭借本能,判断出情况不容乐观,连忙派出一千多人把守蟾津,监视日军动静。

所有将领,包括少量混迹西路军的扮演者都在担心两件事:

一、中路军大败。

二、消息传入刘綎耳中。

事实证明,老小子配不上任何盛赞,他本就是个机会主义者,利用几年时间,磨磨嘴皮子,把自己伪装成铁血主战派罢了。

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意的刘綎,听到任何坏消息,怕是心中最后半分进取之心都会消散。

想通这些,权慄选择离去:

“各位珍重,本官去盯守泗川方向。”

在出征之时,他可是被三大明军提督争相讨好的人。

奈何国王李昖识人不明,被看似浓眉大眼、战心强烈,实则满肚子鬼水的刘綎所骗。

经历种种的恶心事件以后,权慄觉得,自己待在此地,意义不大。

果然,李朝各营撤走之后,隐约察觉到不对劲的刘綎连夜下令大军开拔,接着,跟主帅一样,没什么战心的蜀兵迫不及待地开始撤退。

夜间,刘大刀嫌撤军速度太慢,直接下令将来不及运走的粮食、器械都随手扔了。

速度之快,出乎本多忠胜意料。

第二天,他站在城头看着一座空空如也的营垒,压根儿不敢相信明军就此退去,再结合刘綎曾经假借谈判为名,演戏欺骗自己的事迹……

“圈套。”

“一定是圈套!”

直到时间推移,太阳彻底落山,回来多股探子,本多这才勉强接受刘綎仓惶撤退的消息。

事实上,董一元的中路军只是小败,因为彭信古擅作主张,带着麾下黑人士兵、京营士兵抢攻城门失利,不得已放弃绝佳机会,往后面撤了一段罢了——

大将军炮因无人照料,炸膛后引爆火药库这种低级错误,扮演者肯定是拼死阻拦。

故而,泗川那边的战事,并没有本多忠胜想象中的那么好,只是那边能够提供接应罢了,同时也没有刘綎想的那么差,不至于匆匆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