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开铺子 终于要拉拢他了吗(第2/4页)

但涉及到采买,他肯定要先盯一阵子的。

这么一来,白日里,陶竹比黎荞还要忙。

黎荞编书已经有思路了,先来一本水利方面的,然后来一本各种自然灾害的,再来一本农业方面的庄稼种植基本常识,最后再来一本律法、判案这块的。

虽然目前盛鸿的策论题目没有涉及到判案这块,但黎荞还是想出一本这方面的书籍。

什么最能激起民愤?

在黎荞看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冤假错案。

因此,天下士子,这些官员预备役,肯定要懂大盛律法。而且,不仅要懂法,还要守法,官员犯法的后果他必须重重强调。

水利。

防灾治灾。

这两本工具书可以让这些官员预备役带百姓扛过天灾。哪怕扛不过,只要百姓的状况比从前遇见灾祸时要好,那八成激不起民愤。

农业。

这本工具书可以让大盛的官员预备役知道种田不易,不要去霍霍农人。

律法。

这本工具书可以让这些读书人知道律法是刀,若他们将来做官后拿这把刀去杀无辜百姓,那总有一日这把刀也会落在他们自己身上。

地方知县若是掌握这四个方面的知识,那差不多就能当一个好官了。

黎荞把这四个思路列出来之后,便在翰林院选人了,除了辛知,他又挑了三位编修。

能直接当上编修的,一般都是榜眼和探花。若是从庶吉士或者是翰林院其他职位升上来的,那定然也是学富五车。

而且,编修比他低一级,是正七品官员,官大一级,他使唤起来完全无负担。

一共四本书,黎荞把每本的总纲和侧重点列下来,然后就让四位助手收集相关的资料。

他自己也要搜集,于是,他又开始了看书的日子。

翰林院有不少藏书,搜集相关资料很方便,几乎不需要去外面的书铺。

这日,黎荞照常下班。

来到内城门口,坐上牛车,陶竹例行一问:“今日怎么样?”

“一切都好。你呢?”黎荞反问。

“我今天去培训国富民安、风调雨顺、金榜题名了。”

陶竹道。

鸭货作坊的十二个下人,分别叫黎国,黎富,黎民,黎安,黎风、黎调,黎雨,黎二顺,黎金,黎榜,黎题,黎名。

陶竹按照三柳村鸭货作坊的要求,对这些人先搞卫生培训,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培训。

“他们几个怎么样?”黎荞又问。

“都挺听话的,干活也麻溜,跟顺利和乐四个人一样,对咱们挺感激。”

这些人在人牙子手里时,过的是吃不饱穿不暖又干活又挨打的苦日子,如今来了他家,不仅吃得饱穿得暖,还有工钱拿。

而且,即便是犯了小错,他也不会打骂,只会扣工钱。

这种日子和他们从前过的比起来,称得上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每个人都很珍惜,到目前为止,家里新买的这十八个人,就没有偷懒耍滑的。

陶竹使唤起来很顺心。

“别太累了。”黎荞叮嘱道。

“不累,这不算什么。”陶竹说着笑了起来。

他也就是和黎大山赶着牛车去买鸭货调料,回来后动手给国富民安这些人演示。

这算什么累哟。

“过几日就能开张了,刚开张会忙一些,等上了正轨就能和三柳村那边一样了。”

陶竹又道。

现在三柳村那边的鸭货作坊,他和黎荞只需要等着拿银子,旁的一点心都不需要操。

“嗯……要不问问家里人,看谁愿意过来负责盛京这边的鸭货铺子?”

黎荞道。

想完全不操心,肯定得找自家人守着。

而且,他现在虽然未在京城站稳脚跟,但是,盛鸿此次偏向他,这说明他已经站稳半个脚跟了。

可以考虑让自家人过来了。

陶竹闻言,想了想,点头道:“可以。”

赶车的黎大山立马道:“要不让我爹娘过来吧?我想他们了。”

盛京的日子挺好的,除了那个吕文荣。

但是,现在他小叔奉旨编书啦!

不怕了。

“我也想让他们过来,但是,这个我说了不算,得看你爹娘愿不愿意来。”黎荞道:“之前咱们来的时候,你爹可没承诺过一定会来京城。”

黎粮在三柳村生活了半辈子,故土难离啊。

黎大山闻言,肩膀顿时垮了下来:“小叔,咱家的人的确少,人手根本不够。”

“你和浅哥儿快努力,争取再生几个。”黎荞笑着道。

“嘿嘿,在努力了。”黎大山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他又道:“小叔,就算我和浅浅现在生,但是能帮上你忙也得十年之后了,要不,你看看二山和夏哥儿,他们年纪不小了。”

就像是黎春桃那般,和章田生成亲之后,整个章家都搬到了三柳村,一大家子人要么做点心要么进鸭货作坊,提供不少劳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