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院试的策论题 圣上的新文章(第6/6页)

夏天的雨来的又猛又烈,于是小五又来晚了,路上不好走,马车陷入坑洼里,耽搁了不少时间。

现在小五的马车上装的点心增多,再加上郑家的烤肠,回去的时候马车肯定还要陷入泥泞中,只靠着小五一人,怕是要在路上耽搁很长时间。

正好,黎荞家要给望月楼送鸡蛋鸭蛋,这个活计如今由王秀英负责——王秀英已经把庄家的长工辞了,她也推了挑水的活计。

其实黎荞可以在老房子那边打一口水井的,但为了她黎荞就没打。

黎荞帮了她这么久,她不能再这样占便宜了,现在黎荞家需要长工,她就来应聘长工了。

她力气大,一个人能顶一个壮汉,黎荞便把给望月楼送鸡蛋鸭蛋的活儿交给她。

今日若是小五和王秀英一起去县城,那两人可以互相帮一把,但黎荞想到连日高温之下他已经很久没去县城了,便喊上陶竹一起去县城。

果然,半路上,小五的马车和王秀英的牛车陷入泥泞中好几次,有了黎荞和陶竹的帮忙,四个人顺利到了县城。

再次把修路的念头压下,用小木棍刮干净鞋底的泥泞之后,夫夫两人牵着牛车进城。

把马车停在了望月楼后院,两个人打算去县城里逛一逛。

只是,还未走出望月楼的后门,他们便被王掌柜拦住了。

“快快快,知县大人在二楼雅间呢,点名要见你。”

王掌柜凑到黎荞耳边,低声又快速的说着。

他刚才在柜台前忙活,有一伙计跑来对他说黎荞和陶竹来了,他嗯了一声,吩咐这伙计好好招待他们夫夫,但他自己却没有去后院。

都这么熟了,他不用客气。

结果伙计的话被前来望月楼消费的江知县听到了,于是他就小跑着来拦人了。

江知县要见自己,黎荞肯定得听从,他和陶竹一起去了前院二楼最靠角落的雅间。

雅间门口有两个小厮模样的人守着,看他们夫夫来了,先是轻声通禀了一声,得到江知县的允许,这才推开雅间的门示意夫夫两人进去。

进去之后,黎荞和陶竹正想要跪地行礼,江知县却是直接笑呵呵的道:“不用多礼,我今日只是过来品尝一下望月楼的美食。”

他依旧温和,没有什么官架子。

而且也没有用“本官”,可见是想低调。

黎荞会意,学着刚才小厮的模样喊江老爷,看江知县桌子上空空,知道伙计还没来得及上菜,便道:“江老爷,望月楼最不缺的就是美食了,不知道您偏好哪种口味,学生可以给您推荐几道菜式。”

“其实我最想念的美食是粉条。”江知县笑道。

“那您得等上两个月了。”

红薯最快也得有俩月才能收获。

江知县自是知道这一点儿:“今年咱们县全县农人种了不少红薯,大家都是奔着粉条而来,可不能让农人的心愿落空。”

全县农人种了那么多红薯,粉条这件事绝对不能出岔子,若今日没偶遇黎荞,那他过几日也要专门见一见黎荞的。

“圣人上个月写了篇文章,探讨如何跳出谷贱伤农,米贵伤民这个怪圈。”

“圣上开篇便借用《汉书》食货志篇中的那句‘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来强调粮食贵贱、百姓、国家这三者的联系。”①

“但你的粉条,似乎跳出了这个怪圈。”

江知县瞧着黎荞的眼神透着满意。

红薯大丰收,按理说红薯的价格会跌,毕竟物以稀为贵。

但去年红薯的价格没跌。

今年的红薯,价格更不会跌。

所以说,读完圣上新写的文章之后,他立马就想到黎荞的粉条了。

靠着粉条,平城农人的红薯越高产,那挣的钱就越多。

平城跳出了圣上关心的怪圈,那就是他的政绩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