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天翻地覆(第5/5页)

“瞻前顾后只是在想,我下在这里合不合适。”

“噢?你下在这里不合适,别人便合适?”

这便是在说他和叶问了,陈延在这里,没有用姜定修分析的,身份和身份的不同,而是逆过来。

“不是人不合适,是事不合适。”

在陛下心中,人在此变法之局中,是无足轻重的,这个理由难以令他信服。

但,事——

“如何不合适?”

陈延陡然放下黑子,在棋盘边向天子行礼,“是臣在想,若是此一条鞭法由臣所举,更不易成。”

他出身寒微,且先前已经在农事司成过事,是什么人,朝野上下很清楚。

若变法由他提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说,也不会有温水煮青蛙这个过程,大家没下锅就会知道,这是一锅烫水。

到时候一切会更乱。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陈延有时候想,自己其实也很会演戏,他真诚、直白地看着天子,仿佛内心的一切都被敞开,“臣想,这样的事应该交给合适的人来做。”

“所以,你觉得叶问比你合适?”

这就是明问了,陈延并不掩饰自己和叶问的关系以及对叶问的夸赞。

他这么大大方方,天子的眉宇间才舒展开,叫他起来,陈延起身,心知,这一笑关,应该是过了。

果然,变法成功了,陛下虽然心里有疙瘩,但总体还是开心的。

诘问过了,便是闲话家常,成宇帝问起了陈延在户部的感受,这几年如何,想不想一直在户部待下去。

这似乎也是个重要的讯号,陈延已有想法,便言:“自臣小时起,就喜欢游历,长大后,也想到各府各部,看心中所看,更多地为陛下分忧。”

不想待在户部,意味着不想走这条青云直梯,天子发现,自己可能真的有些误会眼前这个年轻人了。

他的确不是个功利之人。

“好男儿,的确志在四方。”他想,派陈延出去历练历练,也是极好的,这样的人才,定能治理一方,为一方父母官。

浅谈了一上午,中午,陈延回户部,众人观之,发现东领送了赏来,就知道他又重新被陛下记起来了。

在此次谈话之后,陈延在户部分支负责计算关于推行各种民学需要的具体拨款等等数据。

这是真正的民生之策,陈延带着手底下的人精细地做着。

与此同时,叶衡尚书也在早朝,正式向陛下告老还乡,平息户部风波,为叶问腾位置。

他是一个真正的、有能力的好官,亦是陪着陛下一路走来的纯臣,陛下不舍,多番挽留,将叶衡的告老还乡奏折留而不发。

君臣来来去去,互相拉锯,成为了继变法之后,朝堂里的另一道风景。

但很快,这样的纠结就结束了。

因为,叶府发生了一件大事。

曾经爵至国公的老公爷,因风缠绵于病榻,在一个不起眼的三月,一场春雨之后,永久的沉睡在了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

叶国公逝世,按照礼法,叶衡作为国公之子,将为国公丁忧三年。

当然,陛下也可以夺情,以月代年,但叶衡不愿,他悲痛欲绝,几度在朝堂洒泪,陛下观之,心中感怀,终于准了。

但不是准叶衡告老还乡,毕竟他也不老!只是准他往江南祖籍,为叶国公丁忧三年,而叶家老大,则顺利夺情,还在江南当知府。

一条重于泰山的生命逝去,叶府上下愁云惨淡,叶衡又隐退丁忧,叶家接连遭难,有关于变法、改革带来的乱遭事,才有所停止。

而户部尚书职位空缺,以叶衡举荐,周坤侍郎顺利成为了户部代尚书,一切平息,此刻,摆在陈延面前的,又是两条路了。

一,从员外郎变成代侍郎,将来叶衡回来,再寻机会外放。

二,户部尚书调换,人员变动,干脆就趁着这个机会,谋一个外放,以员外郎出京,在地方上待一段时间,做一段政绩,来日再回京城。

由于职位调动一般集中在上半年,所以,选择将来之路,已迫在眉睫。

作者有话说:

三月一号快乐!

今日日更哼哧哼哧月,本月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