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筹备(第2/4页)

木槿不光把自家剩余四间正房并偏房挤出来养蚕,还跟王李氏王宝山商量着把他们东边一排偏房收拾出来。

王宝山和王李氏都盼着自己闺女能做成这门子营生,好歹可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他们对木槿的做法再支持不过了。

收拾屋子时,周氏跟在木槿后头支支吾吾。

去年周大山去世、周母疯掉,她娘家发生的事实在太耗费心力,周氏便没有跟随同村的妇人过来学手艺。

待娘家的事略稳定,周氏借帮忙看顾孩子的名头过来听陈寡妇教手艺。

即使木槿和周氏发生过不少龃龉,依旧不得不承认周氏是个极能吃苦的妇人,她的做法颇像此时没有条件念私塾却渴望读书男童女童,借助所有的条件学东西。

周氏当然比不上打一开始就跟着学的人,不过她愿意下功夫死学,倒不能说是张白纸。

木槿问道:“嫂子,你可有事要说?”

周氏这才吞吞吐吐开口:“妹子,你还要不要接着招人啊,你瞅瞅我行不?”

迎着木槿上下打量的目光,周氏心中极其忐忑。

木槿倒愿意让周氏自己赚钱,不光因为她可以给自己带来利润,而且得来的银钱还可以给家里带来进项。

木槿问她:“嫂子你想做哪样活计?”

众所周知,她这里的活分成三份,分别是养蚕、抽丝和纺织,前两个的技术含量低、赶上农忙时节能够互相替代。

纺织却不同,纺织需要织布娘子花费大量精力,并非单纯的力气活。

周氏几乎没有思考就回答:“要不我同她们一起给你养蚕?”

周氏最不怕吃苦,虽说养蚕打扫屋舍、搬动物件十分频繁,但对农家妇人而言压根不算什么,周氏觉得自己指定不会拖后腿。

木槿直接拿出之前剩下的丝棉和织机让周氏尝试。

她千挑万选选出十二个绣娘,是打算花大力气培养她们的,如果往后当真能盈利,还会继续提高绣娘的工钱,周氏到底是嫂子,如果她能力过关,木槿乐意做这个顺水人情。

周氏坐到织机前头,她的确会织布。

周家自来贫苦,靠铁锤他们跟着车队打土匪才拥有银子和粮食,当初为了填饱肚子,年纪尚小的周氏没办法干太多农活,五岁上下就跟着周母织布赚钱,她的基础比东小庄大部分妇人好。

木槿看她纺出来的布料,在十二个受过训练的织布娘子里头仍算不错的。

她说:“我看你织布的活计做的不错,不若跟着有粮嫂子一道织布,如果往后真能做起来,进项总归比干粗活多。”

周氏却有犹豫:“我只跟着学了几日,从未碰过绸缎这等珍贵物什,只怕给你添麻烦。”

周氏清楚绸缎有多珍贵,去年冬天妇人们聚在木槿家学手艺的时候,她不过边帮着王李氏哄吉祥如意边听,总觉得漏下些东西。

倘若木槿要她织布,周氏二话不说就会同意,就算出了漏子也不怕,然而丝绸珍贵,即使是极小的疏漏,照样会影响整匹丝绸的卖价,周氏哪里敢胡乱尝试。

木槿:“如今刚开始养蚕,还有好几个月才织缎子,你闲下来正好在旁边看着,总能学会。”

木槿又跟她强调学的时候必定耽搁时间,她不会付给周氏工钱。

周氏哪里敢要工钱,赶忙答应下来,只说自己会跟着麒麟他娘好好学。

——

木槿强撑着精神去门口卸桑叶。

她的养殖规模颇大,每日需要好几车桑叶,除却从里正家买大头之外,跟织女镇另外两户人家也建立了关系,勉强能满足桑叶的需求。

里正家里土地多,加上东小庄就在他眼前,他倒不担心木槿会赖账,他跟木槿约好每天送几车桑叶过来,每个月付一回银钱即可。

另外两户人家家境比里正差许多,恨不能将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他们打开始谈的时候就不停跟木槿强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木槿自己不会赖账,旁人却不了解她,她明白两户人家的顾虑,立马答应下来。

然而这般做也有坏处。

因为每日都要出几十个铜板,她没有足够的零钱,只能拿银子跟东小庄铜板多的人家进行置换,中间多耗费了许多力气。

此外,支付给几个养蚕妇人的工钱也是个问题。

现在可没有后世按月结工资的传统,尤其是靠天吃饭的农家人很少有机会出去干活,没有逃荒以前给大户人家做短工也是按天给银子,只有长工才会按年或者季度给工钱。

且适合养蚕的时间才半年左右、不同工种做活的时间不同,大伙远远算不上长工。

商量过后,木槿与妇人们约定每月发一回工钱,工钱多少则取决于上工天数。

如果是旁人,妇人们断然不会同意,她们心里更愿意干完活直接拿到银子,但大伙对木槿知根知底、木槿又在逃荒路上多次帮扶族人们,她们愿意相信她,便同意了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