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二更君(第3/4页)

“大概是皇上觉着我可以胜任……毕竟也算是小侯爷的同僚。”俞星臣淡淡地回答:“另外,算起来,我其实是代替端王殿下往北这一趟的。”

“哦,这是好事啊……”这话,确实出自于杨仪身后的江公公。

原来此刻,杨仪身后有江太监跟小甘,俞星臣身后有灵枢。

江太监从方才听张太医说皇上任命俞星臣为监军,便一直在心中思忖。

听到这里,不由衷心地说了一句。

薛放虽有军中的资历,又是天纵英才,但毕竟是朝廷空降调任,只怕“水土不服”。

如果有了个心思缜密周全的“监军”,自然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总比那无大谋无眼界的庸才监军处处辖制人、闹得两下不合等,要强上百倍千倍。

江太监在宫内许久,自然深知个中玄机。

小甘觉着这公事上的……自己不便多嘴。

灵枢听了俞星臣的话,眼中却透出几分忧色。

杨仪无语。

正这会儿斧头带了豆子跟黄狗从外进来,不住地叫:“小乖慢点儿,别总去欺负豆子!”

江太监回头,果真见那黄狗时不时去啃豆子的腿,不过也并不是欺负,只是玩闹罢了。

豆子也不理它,只被啃的疼了的时候才作势回头,吓唬一番。

“哟,这只狗儿叫‘小乖’?是谁起的名字?”他故意而又确实好奇地问。

江太监察觉杨仪跟俞星臣之间的气氛有些古怪,所以打打圆场。

俞星臣道:“是我起的,让公公见笑了。”

江太医不由失笑:“俞大人起的,怎么是这么稀奇古怪的名字?有何寓意?”

俞星臣瞥向那狗儿,道:“它是黄犬,自古黄犬还有一重寓意,就如青鸟一般,代表着音讯,比如《西厢记》里有一句,‘越越的青鸾信杳,黄犬音乖’,所以才叫它‘小乖’。”

江公公大为钦敬:“了不得,怪道皇上跟群臣都称赞大人博学,连一只狗儿的名字都这么有深意,不愧是俞大人你。”

杨仪听着俞星臣说什么“青鸾黄犬”,心中却想起了有关于“性海”的解释。

正如张太医怀疑的,当时杨仪侃侃而谈,说什么“真如之体性广如海”,确实不是她自己“博学多才”,这句话,曾经是俞星臣提过的,那时候她正也不知含义,听过他的解释,自然牢牢记住在心。

此时姜斯也走了来,把外头士兵们调度妥当。对杨仪道:“大人,随时可以启程了。”

杨仪问道:“那几个贼首呢?”

“永安侯放心,那几个畜生已经先交给了观复县县衙,”姜斯冷哼道:“他们已经不能再兴风作浪了。”

他们行刑自然也有一番手段,总之只留下了那几个人的性命,免得以后无法公开处决就罢了。

而空悟众人的罪行,判个凌迟是不用说的了。

姜斯又道:“那密道里也又搜了两遍……并没有别的发现,寺庙内外方圆三里也都搜过,并无余党。”

他没仔细告诉杨仪的是,在寺庙西边一片林子里,发现异样,挖了挖,竟是些尸骸。自然也是这些恶贼造的孽。

杨仪见果然无事,便道:“那……趁着天色还好,就启程吧。”

她吩咐了一句,回头看向俞星臣。

两个人目光对上,俞星臣发现她的眼神好像跟平日不太一样……素日除了发怒的时候,多半是平和宁静,但现在,竟透出几分深邃的探究之意。

俞星臣的心弦莫名绷紧,身不由己地,竟有几分似无所遁形。

杨仪道:“俞大人若没别的事情料理,尽可同行,随意而已。”淡淡地说了这句,她转身离开。

他无端松了口气。

车驾重新启程,往北而去。

又行了七八天,已经过了一大半的路程,事实上他们已经进了北地范围。

最大的变化,是天气,此刻也不过是九月,但却已经是天寒地冻,万物萧瑟。

杨仪还是头一次来北地,虽然早听薛放提过,可亲临其境的感觉自然不同。

那风又冷于硬,如同小刀子在人的脸上剜肉,有时候打在脸上硬硬的,伸手一摸,才发现不是错觉,是真的小石子跟细沙等。

幸亏在出京的时候早有准备,小甘把厚厚的毛大氅,毛比甲,翻毛靴子,甚至那狐狸毛的帽子,脖套,都找出来,给杨仪从里到外换了一套。

这么毛绒绒地一堆披挂起来,整个人突然间显“胖”了一圈,只有那张小脸被毛绒簇拥着,更显得巴掌大小,极其可怜。

而在气候之后,最大的不同,是景物的变化。

不用细看就察觉,地方越来越空旷,人越来越少……而路上三五不时,竟还能看见倒地不起的人。

起初他们不知究竟,以为是喝醉了或者不慎跌倒如何的,等见的多了才知道,那是冻饿或者疾病而亡的,而其中多数,都是从定北城方向逃难回来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