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抵达撒哈拉(第2/3页)

可倘若威廉·博莱索生活在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并且非是于1930年去世,那么我相信,书中将不再会仅仅只有十一章,而将会是足足十二章!

正如作者所言:冒险故事是个人历史和社会历史中最有生气的部分。

在钢筋水泥的二十一世纪,谈及最有生气的那部分,我想任何人都不会遗忘掉那个男人,一个存在感强到如同耀阳般的男人。

峰值超过四千万人观看,亲临海底火山爆发现场,总浏览人次超过五亿,这意味着全世界几乎每十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位见证过,认识他。

倘若抛开第三世界,那么这个比例是否会更高?

十分之一?

乃至更高?

当然,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中,我无法想象当一个人走在街上,几乎人人都认识的场面。

而这一切的局面根本,不是因为他是某个大明星,亦或是歌唱得好,演戏演得不错,而是源自于其开创性的冒险举动。

对于冒险这一认知,在历史上这些勇于冒险之人中,哥伦布的冒险经历最容易令人认同的,毕竟面对大海的无情,以及海上航行的瞬息万变,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之举无疑是一趟趟惊险的旅程。

但是由于郑和下西洋在先,哥伦布的冒险之旅在这群顶级冒险家中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

事实上这群历史上有名的冒险家都有着相似之处,比如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勇于突破常规秩序、敢于面对斗争、争取自由与权力的野心与能力等等,他们或许手段十分激烈、拥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思维,但是他们所铸造的辉煌却是无法不令所有人认同的。

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具有冒险精神的个人主义思想,是对一切新鲜事物的渴望,正如作者所言:人人心中有一个冒险家和我们必须成为社会人是两种不相容的生活。

一种,是我们渴求的。

另一种,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

不论这十一位冒险者是为了追求自由或是权力,他们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造福了社会,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

如果没有这些勇于冒险的人,世界或许将会变得平淡无奇,同样也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原始。

感谢毕方先生的出现,让沉闷的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想起了祖先的荣耀,再度听到勇气的号角声。”——马修·哈尔。

毕方看着文章最后的名字思索了一会,终于在记忆中找到了这个人的存在。

在废墟都市曾一起并行的环球报记者,在更早之前,也撰写过雁鸟之行。

翻翻此人之前的文章,毕方惊讶的发现,这人似乎成了他的专属新闻报道户,几乎每一次的直播,都会发上一篇文章盛赞,有时甚至是许多篇。

最关键的是,这些文章浏览量一点都不低。

或许是大数据推荐的原因,毕方搜索的越多,自己新闻也更是一股脑的涌现了出来。

B岛上甚至有几个因为专门做自己的视频而火起来了“二道贩子”。

毕方随手又点开一片文章,在飞机上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这种吹自己牛逼的文章,第一次看确实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但习惯了之后,居然感觉还不错。

“到今天,我们已经无须再去证明人性中的冒险基因,只是仍然无法归纳出一种爱冒险的人格特征。”

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人天生爱冒险这件事,以及如何在时代中安置我们无处安放的冒险精神。

不可否认,冒险精神曾经推动着人类进步。

正如方神每一次直播开场前都会说的那番序列曲,人类祖先冲破原始自然的束缚,伟大的航海家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勇敢的航空、航天人突破人类极限……每一次冒险都带来人类世界的巨变,经过无数人的努力,造就了现代文明社会。

然而,时代在进步,冒险精神在退步。

在今天的许多人看来,冒险的积极意义不如它带来的消极意义,比如盲目、激进。

但盲目,激进的冒险,真的能叫做“冒险”吗?

冒险难道是脑子一热便去行动如此廉价的物品吗?

看看毕方先生的履历吧,特种兵退役,猎人学院历史前十席,拥有最高等级职业猎人证书,真正的武术者,身体素质强悍,心理素质拔群,理论知识丰富,数学,地理,生物,历史,天文,气象,化学,材料等学科高度精通。

游泳,攀岩,狩猎,陷阱技能无所不会。

无论是身体还是头脑,都能称得上是一句强大,与网络上那些博热度的人来说,是否有着鲜明且本质的对比?

假定冒险精神的价值只有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考量才成立,那它注定不会有太多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