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技术潜水(第3/3页)

这属于军用设备,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带出国,是毕方做出申请后才批准下来,通过红外线,能更好的探测海豚的活动。

三十米以上,阳光还能勉强照耀到,三十米一下,就算是白天这里也会是漆黑一片,因此再往下,毕方等人需要装的不再是摄像头,而是探测装置。

这些装置或许有一大半是无用功,却一定要存在,就如同电影拍摄会有大量的废弃镜头一般,不是每个装置都能拍到恰到好处的镜头,但它却一定要存在。

装填完毕,毕方没有冒然下潜,打出手电,对着曼迪做出一系列的闪光信号。

等曼迪回答完,他同样打出闪光,毕方做出回答。

确认两人都没问题后,毕方将氧气瓶中的气体调整一番后,继续下潜。

人们通常把40米深度以内的潜水定义为休闲潜水。

为什么选择40米这个数字?

两个原因。

一,在这个深度潜水,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上升到水面,不用担心严重的安全问题。

二,海平面时的空气分压为一巴,那么在1.4巴的氧气分压下,氧气的毒性会越来越大,氧气中毒可能会影响潜水员的中枢神经,导致潜水员水下神经抽搐。

这会直接影响潜水员咬合调节器的能力。

同样的,还有当氮气的分压在30米左右,超过3巴左右时,有些潜水员就会有麻醉的感觉,这种感觉随着分压升高而加重。

这便是亨利定律,其涉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周围压力的关系。

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人体内的氮气也会越积越多。

这些氮气会让人体进入一种类似于醉酒的状态,俗称“氮醉”。

在40米以下的深度,氮醉的效果会强烈到让人失去判断和反应能力,从而酿成安全事故。

甚至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氮醉,他们的自我感觉十分清醒,甚至感觉很嗨,可却连一加一等于二的基础数学题都做不对。

刚才毕方和曼迪,就是在确认彼此的清醒,互相给对方出了一道两位数的加减数学题。

正因如此,人们才把休闲潜水的深度极限定在了40米,超过40米的潜水就进入到了技术潜水和工业潜水的领域。

减压病、氮醉这些麻烦都是由氮气引起的,可是没有氮气又不行,因为直接吸纯氧有毒。

宇航员在太空行走前可以呼吸几个小时的纯氧,就不会受到减压病的影响,但这是因为宇航服内部的气压是要小于太空站内部,相当于一个减压的环境。

纯氧中毒是有条件的——当吸入的氧气分压超过0.3巴(30千帕)时,氧气就会对细胞产生毒性。

太空宇航员可以干的事情,在水下却是不行的,人在水下高压环境下吸入纯氧会导致氧中毒。

人体就是如此脆弱。

甚至更加准确一点,在深度超过55米的水下,就算是呼吸空气都会导致氧气中毒,更不要说呼吸纯氧。

此时毕方和曼迪身后的氧气瓶,都有三种气体,氦气,氧气,氮气。

这就是所谓的三相气,氦气的加入,让氧气和氮气的含量都下降了,光是如何配比含量,就足够让业余人士头痛。

不仅下潜如此,上浮更加麻烦,需要在不同的深度依次停留足够的时间,来逐步排出身体内多余的氮气。

技术潜水的世界纪录曾是一个叫做Ahmed Gabr的人,在2014年创下——他潜到了332米深的地方。

Gabr下潜到332米的地方只用了14分钟,但上浮到水面用了14个小时。

即便毕方现在徒手潜水便能一次性进入七十米的领域,可这都是建立在不用长时间停留的基础上,体内变化没有太过剧烈。

停留的时间过长,他也需要遵守物理法则。

水下50米米。

毕方的身体进入第二个阶段,肺部的毛细血管开始充血变硬,以保护胸腔不被水压伤害。

压力越来越大,普通人不做任何准备,瞬间进入这样的压力环境,必死无疑。

时间过去了很久,直至水下80米。

八十米,一个让人感觉到窒息,但越挣扎越危险的数字。

在这里,只能靠精神和心理的力量去克服,告诉自己,顺应自然,也只有完全的放松,才能把伤害变成保护。

漆黑的世界里,在离光与人类很远的地方,在只有冰冷与孤独的陪伴下,毕方像是变成一颗小小的水滴,在海洋中静静地漂浮着。

伴随着最后一块设备被安装完成,曼迪与毕方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计划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