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然树洞(第2/3页)

“接下来就是纯粹的水磨工夫,但是我觉得它补充盐分的日子应该快到了,我之前跟着它的脚印追了那么久,也没看到哪里是盐分富集的地方。”

“那简单的算一算,它也和我一样,将近五天没补充过盐分,或许就在这两天,只要我们耐心一些。”

结果一等,毕方就等到了天黑,四周的光线暗淡下来,幽闭感剧增。

“只能睡在野外了,时间已经不足以让我们赶回营地了。”毕方望着再度阴森的丛林,寻个方向,远离了白肢野牛。

只能先找个安全的地方对付一晚,明天再继续跟踪了。

毕方有预感,或许自己即将成功。

“来之前我就想过可能晚上会回不来,所以物资准备充足,现在我们找找哪里适合当做今晚的露营地,我的理想地点是一个天然的树洞,这样可以省去很多功夫,还能避开下雨。”

毕方在林间环顾,寻找自己的理想环境:“只要顺着一定的规律和地形,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树洞。”

【树洞哪有这么好找?】

【啊这,树洞,我小时候就想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老方不是在吹牛吧,感觉树洞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啊】

有观众不行,觉得毕方在吹牛,树洞这种东西,很多人从没见过。

“那是你没来过版纳雨林,在这里,只要你按照我的规律来寻找,就很容易找到。”

毕方不以为意,目光都停留在那些胸径非常大的巨树上,仔细搜索,但是光线太暗,增加了一定的困难性。

“根据版纳科员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大树的胸径越高形成树洞的概率越大。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大树的胸径普遍与时间成正比。

而大树生活的时间越久,受到外伤的概率也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形成树洞的概率。”

“此外,大树的树洞与树种的关系也比较紧密。有些树种很容易形成树洞,比如木乃果、蚁花等。还有一些树种很不容易形成树洞。一般来说,质地坚硬的树种不容易形成树洞,而质地松软的树种很容易形成树洞。”

毕方做好标记,随后向着一段下坡走去。

“生长在南面的树,一般也容易形成树洞。因为版纳受西南季风影响,所以南面的树更容易受到大风、雷电的摧残,同样道理坡度高的地方也一样。”

“在之后,就是石灰山季和沟谷雨林中坡度越大,树木也越容易形成树洞,我们现在应该就是在沟谷雨林当中。”

按照这样的理论,毕方只要向着南方,坡度高的地方走,专门寻找这几种树种,和胸径足够大的大树,那遇上树洞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等等,老方你说太快了!】

【啥事石灰山季雨林,啥又是勾股雨林?和勾股定理有啥关系吗?】

观众一脸懵逼,雨林就不是雨林吗?

咋看样子还有这么多区别?

【举手回答!】

不等毕方回答,版纳雨林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就自告奋勇的在弹幕上打出了答案。

【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有些山谷或者盆地地区由于地形影响,造成了局部小低压,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

【且因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这时就形成了局部的雨林气候,由于这种地形造就该地区的植被,被称为沟谷雨林!】

“没错,差不多是这样的。”毕方点点头,肯定这个回答,“雅鲁藏布大峡谷谷地就有类似的气候和植被,因此虽然它在青藏高原上,但也算是热带雨林。”

雅鲁藏布大峡谷,上面是雪山,下面是热带雨林,还在高原地区,这在世界范围内也相当罕见。

最深的地方足足有6009米,平均深度为2673米,是华夏乃至世界最深的峡谷。

据说峡谷最深处至今也无人敢涉足,被称为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至于石灰山季雨林,主要就是石灰岩低山区构成的雨林了,这种雨林石灰岩分布广,岩溶地貌资源丰富,溶洞和地下暗河有很多。”

【又是涨见识的一天,吃棒棒糖.jpg】

【牛逼,方神牛逼,吹就完了,摇晃荧光棒,呐喊。】

【等等,老方是怎么判断出来这里是沟谷雨林的,你这还没说呢】

摸鱼的工作人员也都很好奇,方神是怎么知道这片地方是沟谷雨林的?

当时直升飞机不是随机投放的吗?

这点大家几乎都知道,直升机是馆长安排的。

难道馆长和毕方早就串通好了?

【周馆长:“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因为缅甸蟒就主要就生活在沟谷雨林当中,我觉得我应该大概率处在其中了。”

毕方解释的语气很平淡,却让工作人员听得倒抽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