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呼啸山谷的风(第2/3页)

毕方摸了摸下巴,迟疑道:“你这有点昆布咳啊?昨天晚上睡觉也是,一整晚都在咳嗽,没睡好吧?”

“啊?”姚俊吓一跳,刚想把氧气瓶塞回包里,又紧紧的抱在了怀中。

由于昆布冰川附近空气干燥寒冷,肺部容易发炎,所以很多人都表现出持续咳嗽的状态,被称为“昆布咳”。一旦发生这种症状,便无法继续攀爬下去,只能下山,随后等待救援。

一旁的罗布则是摆摆手:“姚先生还属于正常反应,虽然频率很高,不过这和我们行程紧凑有关,昆布咳已经是损伤了气管,不可能靠吸几口氧就缓过来的。”

罗布经验丰富,带过的许多队伍让他对队员症状有着充足的判断经验,虽然姚俊的咳嗽频率和症状已经到达了昆布咳的范畴,但还有看具体情况,不经过适应就直接登山,姚俊这样的已经是情况较好的了,毕方这样看起来屁事没有的才是不正常的。

经验再怎么丰富的登山者在到达高海拔的前几天都会产生不适反应,或多或少,但绝没人能够幸免。

姚俊等人刚来到大本营时候,哪怕什么都不做,有时都会感到一阵眩晕,更何况是运动后的毕方。

昨天拉练完的罗布看着毕方的背影,内心几乎跟日了狗一样,内心充满怀疑:“这家伙是不是不需要氧气也能生存?”

好在此时毕方的呼吸同样有些急促,让罗布打消了对方是机器人,不靠氧气靠电气的想法。

实际上罗布猜错了,毕方并非毫无反应,即便是最大摄氧量可能已经超过八十,但终究不是怪物的层次,唯一的问题便是毕方强大是适应性和对呼吸方式的重视。

毕方的呼吸可以不是简单的一步一呼一步一吸,从幅度到节奏,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等几乎时刻都在调整。

荒野旅者更是将许多东西几乎刻在了毕方的DNA里,无论到了任何恶劣的环境,毕方总能用各种细微的方式将身体装调调整到最佳。

橙色级别的技能,让毕方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跑,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喝水,什么时候该补充能量……别看这些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是非常恐怖的事。

一名马拉松入门选手,跑了三四年,或许也只能在路跑这种简单环境里估算自己该在什么时候补给才不至于突然断电,而毕方,对自己身体和环境的理解已经远超常人想象,这也是他为什么可以轻装出行随随便便穿越森林,干个几百公里。

强大,就是自由。

毕方点点头,不再多说:“注意口部和脖子的保暖,还是要多喝水,喝大量的水。”

简单嘱咐几句,众人便再次前进,莫约凌晨三点,众人终于来到了昆布冰川边缘。

“这里成千上万的冰川日夜流动,有的冰塔甚至比楼还高,还有深不见底的裂缝,你绝对不会想掉进去,前一天搭好的梯子,趟出的路线,到了第二天可能就完全不能用了,所以我们要尽快爬过哪里。”

罗布喘着粗气,抓着一旁的上升器,他们要用这个爬上冰川。

“等等,流动?冰川会流动?”姚俊有些懵,感觉自己好像听到了什么颠覆三观的东西,“是雪崩一样的东西吗?”

“并不是。”毕方摇摇头,“冰川确实是会移动的。”

在世界上一些高大山脉的山巅,只要有常年的积雪,就会有出现冰川的可能。

我国的天山、昆仑山、祁连山,西南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以及南极大陆与北极的阿拉斯加和格陵兰等地都有冰川分布。

在南极大陆、格陵兰这些地方的叫大陆冰川,在高山山谷中流动的冰川就叫山岳冰川。

“关于这个还有一个故事。”

毕方同样来到了上升器前,望着脚下深不见底的深渊,吐着稀薄的可怜的白雾道:“一百多年前,生活在阿尔卑斯山中的欧洲人还并不知道,在他们身边山谷里的冰竟在缓缓的移动。

而阿尔卑斯山上长着一种很漂亮的野玫瑰花。当地人有一种风俗,就是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求爱,要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去采回玫瑰花,献给姑娘,表示自己的勇敢和忠诚。

19世纪初,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去山上采花,却一直没有回来。因为他们被一次雪崩埋在万年冰雪里了。不幸的消息给山下的村民带来很大痛苦。结果一位冰川研究者安慰他们说,大约再过40多年,这些年轻人的尸体会在冰川的前端出现。

当时的村民还不知道冰川会移动,听了学者的话,只觉得又生气又好笑,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43年以后,人们在冰川前端真的找到了这些不幸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