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2/4页)

虽然这些高中毕业生的能力,不足以从事研发工作,但跟着这些正经工程师,多少也能学习一点知识。

……

三日后的下午,李卫东面前摆着五台微波炉,唐仁杰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

唐仁杰的技术团队,终于攻克了微波炉生产的最后难关,第一批正式生产的五台微波炉,全都摆放在李卫东面前。

唐仁杰作为元件五厂的老牌工程师,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很过硬的。

曾经的唐仁杰,研究的都是用于军工产业的微波晶体管,如今来做民用的微波炉,还不是手到擒来!

而且唐仁杰也不是来到青河以后,才开始研究微波炉,在这个科研团队刚成立的时候,唐仁杰就已经开始做磁控管方面的研究了,并且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到了青河以后,有了日立的微波炉生产线,恰好可以理论结合实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唐仁杰带领着科研团队,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克了微波炉生产的难关。

李卫东摸了摸这五台微波炉,下意识的问道:“五台都合格了?”

唐仁杰颇为得意的点了点头:“都进行过测试了,五台全都合格!李厂长,要不要热个馒头试一试?”

“好,咱们试一试!”李卫东点了点头。

唐仁杰拿过了一个冰冷的馒头,放进微波炉里,加热了三十秒,再将馒头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变软了。

“我测试过,这馒头,热四十五秒刚刚好,一分钟就有些过了,三十秒的话,还是有些硬的。”唐仁杰开口说道。

李卫东用手捏了捏手中的馒头,心中不由得叹道:“这么快就做出了微波炉,沪城一套房,花的值啊!”

随后李卫东开口说道;“唐工,你和你的团队,这些天辛苦了,明天我让人送三万块钱过来,给各位发奖金!”

一听到有奖金,众人全都欢呼雀跃起来。

唐仁杰的科研团队,一共就十几个人,三万块钱的话,每个人平均能分到接近两千块钱,即便是在大城市,也相当于国企职工大半年的工资了!

李卫东深知,想要留住人才,在砸钱方面是绝对不能吝啬的。不把钱给到位,人才是不会给你卖命的。

九十年代初期,人才非常的稀缺,当时国内最好的人才,都被国企和事业单位所垄断,私营企业想要挖来人才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砸钱。

92年以后的那一轮下海潮,也最能凸显这一点,那一轮下海潮当中,民营企业为了从国企挖角人才,往往会开出五倍甚至十倍的报酬。

特别是那种个体户小老板,很多都是没啥文化的,全靠一个“闯”字,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这些小老板的创业本来都透着一股狠劲,对于技术人才,砸钱是又多又干脆。

国企里那种每个月工资一百多块钱的年轻工程师,去珠三角的民营小老板那里干活,单单指导一下技术,工资直接涨到一千多。

这种高薪诱惑之下,很多技术搞技术的人纷纷离开体制,下海成了当时最热门的一个词。

三万块钱,对于李卫东而言,不过是毛毛雨,但是却能换来整个技术团队的忠诚,这肯定是划算的。

李卫东派人去食堂,拿来了中午吃剩的饭菜,开始试验这五台微波炉,没过多久,整个实验室内都飘荡着饭菜的香味。

就在此时,马忠义从外面走了过来。

“卫东,宾馆那边传来消息,长井正树要见你!”

“这个长井正树,终于坐不住了!”李卫东微微一笑:“我已经做出了微波炉,也是时候跟中野株式会社摊牌了!”

……

长井正树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盯着李卫东。

“李先生,我之前提出的建议,你考虑的怎么样了?”长井正树开口问道。

李卫东一脸淡定的笑了笑,然后说道:“我考虑好了,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言而有信,意思就是说话要算数,要讲信用。

既然我们已经签订了合同,那么我自然要遵守信用,西方世界不也常说,要有契约精神么?所以我打算继续执行我们签订的合同!”

长井正树万万没想到,等了好几天,等到的是这样一个答案,他急忙开口劝道:“李先生,微波炉生产线注定无法按时开启,到时候你将面临违约的风险,你可是要赔付巨额违约金的!”

“但是把生产线还给你们的话,我一样也有不少的损失。”李卫东开口说道。

“怎么会呢?我们会把货款还给你的!”长井正树开口说道。

“那利息呢?”李卫东接着说道:“我花了一百万美金,购买了你们的微波炉生产线,从付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的利息,我还是要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