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挑三拣四的外贸公司

返回青河后,李卫东没有休息,回家拿上银行本票,便马不停蹄的坐上来南下沪城的客车。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旅行,李卫东终于抵达了沪城。

作为中国的金融和贸易的中心城市,沪城很多专门的外贸公司。

这些外贸公司也都是国有企业,有的是一些特殊的国有企业,拥有一定的外贸自主权和外汇自主权,这种企业会成立专门的外贸子公司,一来是方便自己,二来也是通过外贸生意赚上一笔。比如石油系统、采矿系统、航空系统、海运系统、军工系统,都有自己的外贸公司。

再有一种就是专门做外贸的公司,这些公司规模不大,也不是重量级国企的马甲,但却有着惊人的关系网和强大的背景,能够做成一些别人做不成的生意,有的时候外贸部门买不大的东西,这些外贸公司却能够买到。

有这种能力的外贸公司,掌舵人的父辈往往都是那种叫得出名号的大人物。换个角度讲,没有强大的背景,怎么可能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搞外贸。

李卫东要找的,当然是第二种外贸公司。

……

民泰外贸公司门前,一大群人正围在那里,挤挤囔囔的有些混乱。

望到这一幕,李卫东不由得想起,当年他去红星厂退货时候的场景,当时也是一大群人围在红星厂销售处的门口。

李卫东在旁边观察了片刻,发现一个比较健谈的大哥,便凑了上去,掏出两根烟,递给对方一根,同时开口说道:“同志,借个火呗。”

健谈大哥见有人这么讲究,借火还递根烟,便一脸笑容的接过香烟,然后从怀中掏出打火机,亲自给李卫东点上。

李卫东嘬了一口烟,顺势开口问道:“同志,你们这里围了这么多人,是要做啥大买卖啊?”

“这位小同志,听你的口音是外地人吧!”健谈大哥用一口沪腔的普通话问道。

“对,汉东来的。”李卫东点了点头。

“哎呦,怪不得长得这么高咧!”健谈大哥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们这些人,都是来签单子的啦。”

“签啥单子?”李卫东开口问。

“当然是进口货的单子了,这里是外贸公司,手里有进口货,在这里签了单子,就能去码头提货,随随便便拉回来几箱子进口货,可是赚不少钱的喽,够吃半辈子。”健谈大哥开口说道。

李卫东打量了一下健谈大哥,接着问道:“同志,看你这打扮,可不像是个体户。”

“谁是个体户!我是有单位的!”健谈大哥开口说道。

“其他人也都是你这样的么?”李卫东接着问。

健谈大哥点了点头:“基本都是,这里应该没有干个体的。”

此时的李卫东已经明白过来,这些人都是“官倒”。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诞生了一大批的“倒爷”,当时国家实行的是价格双轨制,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价格不一样,倒爷便利用这一点,从中牟利。

后来国内打击投机倒把,倒爷在国内遭受到重大的打击,便将目光转向了国外,著名的罐头换飞机,便是国际倒爷的经典案例。

倒爷这一行也有公私之分,民间的倒爷被称为“私倒”,官家的倒爷则被称为“官倒”,后者当然是更加的神通广大。官倒往往都有权有势,可以通过找关系、批条子、走后门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源,从中获取利润。

李卫东搞的那个“以运代销”,实际上也是一种“官倒”的行为,运输公司去兖矿,一张口就是一个月五千吨煤,不够还得再加,这其实就算是走后门了。

换成“私倒”的话,就算是心甘情愿献上后门,兖矿也不搭理你!

而所有的贸易当中,进出口贸易显然是最为暴利的。

八十年代的中国,无论什么进口货,只要能运到境内,一倒手绝对能够赚钱,这种有利可图的事情,倒爷怎么可能不心动!

这个民泰外贸公司大概是刚到了一批进口商品,眼前这一群人,便是拿着各种各样的批条,希望能拿到一批货,然后倒卖赚钱。

正如那位健谈大哥所说的那样,弄来几箱紧俏的进口商品,经过倒爷这么一转手,赚的钱够普通人过小半辈子。

民泰外贸公司的门口堵了太多的人,大家都在排队,李卫东一时半会也进不去,干脆便站在门口等候起来。

不一会,外贸公司大门打开,有人一脸沮丧的走了出来。

“这次都有什么货?有电冰箱和电视机么?”

“电视机已经不挣钱了,现在流行的是巴掌大小的录音机,一个就卖好几百呢。”

“啥录音机,那叫我可慢!是英文,懂不?”

“什么你可慢,我还可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