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形势

“孙皓不走,率先向晋贼猛攻,水路并进,晋军立足未稳,吴军占优,然吴大司马丁奉座船忽然倾覆,葬身淝水,水军大乱,步卒军心离散,石苞遣骁将严询、牵弘果断出击,凿穿吴军步阵,孙皓前后失据,司马骏、卢钦、司马伷等挥军猛攻,吴军兵败。孙皓死命突围二十余次,不得脱,围困数日,乃降,司马炎执孙皓南下,欲一鼓而入建业,江东震动,吴江北城池纷纷投降,然钟会精锐步卒据濡须,水军据河道,奇兵突出,晋军连败数阵,固守七日,江东人心遂安。吴丞相陆凯立太子孙瑾为帝,荆州左奕吾彦、夏口滕牧等诸军前来支援,晋军疫病大起,士卒伤病甚重,司马炎知江东不可下,引大军而返。”

庞青读完前线战报,杨峥却听出此战中的疑点。

丁奉一辈子玩水,就算战船倾覆,也能逃出来吧?

就这么没了?

钟会出现的时机太妙了,正是司马炎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

还有东吴诸军为何不早些支援合肥战场?

当然,吴军兵败,最主要还是孙皓自己作死。

吴国没有被司马炎吞并,就完全在秦国的接受范围之内。

江东很可能以后会被钟会实际掌控。

孙瑾才六七岁的孩子,能知道什么?

这种场景太像当年司马懿与曹爽主政的局面。

毫无疑问,钟会肯定是胜出者。

此战之后,钟会在江东的声望和权势将达到顶峰,而且细作回报,钟会与孙瑾的关系非常好,孙皓曾有诏书让他辅佐。

“东吴外有陆抗,内有钟会,不可图也!”卫瓘细细揣摩战报后道。

“若钟会励精图治,训练士卒,数年之后,岂非能与我大秦争锋中原?”令狐盛皱眉道。

东吴的底子不错,水土肥沃,人口充足,钱粮广盛,机会还是有的。

但争霸天下,靠的不是谁有钱。

杨峥笑道:“钟会想争锋中原,江东士族同意否?江东百姓同意否?”

杨峥一直觉得三国之中东吴最拉胯,蜀国失去荆州,关羽、刘备精锐尽丧,国力凋敝,只有一个诸葛武侯撑着台面,却屡次北伐。

蜀国是真的没有机会。

但东吴机会太多了,淮南三叛就给了三次机会。

吴国却一直被死死按在江东。

吴国从立国之日起,就重病缠身,也是三国中第一个与士族妥协的。

这些年,吴国的内卷也是最激烈的,每换一届,就剃一波头颅。

丁奉的死,未尝不是因为此。

钟会有机会吗?

当然有,不过,不把吴国从上到下清理一番,江东永远没资格加入未来的争霸游戏当中,最多也就捞一把,占占便宜。

这就要看钟会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吴国眼下的局势说穿了,其实就是陆家与钟会共治的局面,钟会要整合内部,陆家就是一个迈步过去的坎!

“陛下所言甚是!”卫瓘捻须而笑。

即便钟会有这个魄力已经没这个时间。

杨峥示意庞青接着说。

“战力上,晋吴都乏善可陈,司马骏、卢钦、王乂中人之资,唯石苞颇为老辣,晋军的战力总体不强,低于边军,晋贼中军可战之精锐当在五万左右,不过陈骞、刘弘、王濬、唐彬手下士卒战力尚可。今年中原整体上丰收,虽有水灾疫病,但未动摇根基,晋贼行十三之税,因此府库充盈,国力还在上涨之中。”

宣义司对中原作了全面评估。

基本在杨峥的预料之内。

今年秦国各地也是丰收,府库里面终于有了东西。

长时间没有大战,一片祥和景象。

丝绸、皮革、陶器、茶叶、书籍的贸易量持续上涨。

人口迎来一波小爆发,街头巷尾,乡野村落,出现大量十五六岁的青少年。

长安城中百业兴旺,青楼酒肆,茶馆书楼,栉次鳞比。

漠北部族、西域商贾、高原羌客,让长安城充满了活力。

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嵇康规划的新长安格局太大,虽然有羯胡、漠西诸部的奴隶营建,但没有三四年,新都难以建成。

别看现在的长安城又小又破,房屋的价格却涨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随便一间十几丈的小居,都要数千缗。

好一些的宅邸,更是涨到十数万……

杨峥总觉得前世买房难,其实古代更难……

西域国家的使节和漠北部族动不动前来进贡,让长安有那么一点万国来朝的意思。

杨毅、尹春化解三国围攻之后,与西域诸国的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

至少诸国王子贵族来长安留学是确定了的。

他们唯一不愿放弃的就是兵权。

这个东西没人会主动放弃,杨峥并不着急,中原一统,这些迟早都会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