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否决

春耕开始后,杨峥从顺着渭水上下游巡视了一番。

去年丰收,今年若是再丰收,国力就起来了。

天府之国最早说的是关中。

比起后世,这时代的关中水土肥沃,到处都是连片的森林。

不过随着人口渐渐增多,已经有百姓开始伐木造田。

关中人口接近三百万,虽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但林地还是要保障的。

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都不可取。

历史上河南地原本是一片沃土,赫连勃勃还在那里兴建统万城,当时的河南地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几十年过去后,过度放牧,河南地开始沙漠化。

一片沃土中“长出”大沙漠,黄土高原逐渐出现,关中也不再是沃土。

大秦耕牧二元制,牧场越来越大,迁居南下的部族越来越多。

百姓除了耕种,也会养些猪、羊。

任何事都要未雨绸缪。

在杨峥眼中,河南地是大秦的后花园。

把河南地、河套、陇右、汉中都涵盖进关中,耕牧二元制才能真正渗透进秦国的骨髓里。

所以河套、河南地的环境应该被重视起来。

一些地区被划分成无人区,用以保养土地,严禁放牧。

牧场也采取轮牧制,让草原得到修养。

河南地的原住民,羌胡、南匈奴等等,迁往金城、陇西、九原等郡。

坚持留在河南地的部族,则会被定义为贼众!

每年夏秋,会有秦军骑兵前来“狩猎”。

还在无定河两岸设立三座折冲府,除了屯垦,也负责在黄土高原上种树。

当然,这时代的黄土高原还不是真正的黄土,植被茂盛,水源充足。

“今年雨水充足,必定又是丰年。”一望无际的良田,辛勤耕作的农夫,让杨峥心情大好。

均田制的威力已经开始展现出来。

生产力得到解放,百姓的热情被释放出来,对秦国的信心也是空前的。

一个国家的兴起,正是建立在这种信任之上的。

“近日吴晋大战爆发,可见天意在大秦,今年秋收之后,军用充足,若晋吴还未罢兵,陛下可攻略河东!”令狐盛三句两句就把话题撤到大战上面。

“攻略河东?”杨峥也颇为意动。

拿下河东,就能威慑弘农,届时潼关就没那么要命了。

其实这两年能安心发展,还要感谢孙皓。

不是孙皓缠着司马炎,中原君臣的目光肯定要转到关中来。

虽说不一定会打仗,但小战和持续的袭扰必不会少。

“臣以为时机未至。”鲁芝直接反对,“中原行占田制已数年,正是巅峰之时,前者洛阳大疫,死伤近半,司马炎调兖豫、青徐之民实之,不出半年,国力复振,苍天庇佑,孙皓与其纠缠,当此之时,应积蓄国力,不出三年,占田制日薄西山,均田制如日中天,彼时出征,可雷霆一击,一战而横扫中原,若此时进讨河东,则会陷入与中原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愿陛下思之。”

这还是鲁芝第一次如此明确的反对。

令狐盛脸上神情一黯。

杨峥冲鲁芝拱手一礼,“伯父所言甚是。”

秦国与中原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已经不大了。

若是举倾国之力拿下河东不难,甚至打下潼关也不是没可能。

但秦军的锐气一定会消耗在潼关、河东,后期会陷入疲软状态,无法攻入中原。

而司马炎会调整国策,与秦国反复拉锯。

鲁芝的意思要么不打,要么就打大的,减少百姓的负担。

令狐盛则有些短视了。

当然,杨峥也知道他的心思,无非是想找司马家报仇雪恨。

但有些操之过急。

落在鲁芝、卫瓘、庞青这些近臣眼中就有些不知深浅。

令狐盛当年若是没走,现在至少也是张特级别的。

杨峥不介意以前的事,调回长安后,信重一如从前,但其他人却不这么想。

凭什么?

令狐盛不属于元从系,也不属于降将系,跟青营系也搭不上边,所以在政治上就陷入孤立了。

“且看晋吴之战胜负如何。”杨峥望着令狐盛笑道。

心中有种直觉,孙皓这次要栽一个大跟头……

钟会回到建业时,江东士人出城二十里迎接。

“丞相一片赤诚,惜乎,陛下不察也!”

“若是丞相领兵,必能扫平司马炎,攻陷寿春!”

在众人的言语中,钟会的右丞相直接变成了丞相。

没人觉得不妥。

钟会的一系列表现已经赢得了江东士人的认同。

连丁奉、陆凯都对他刮目相看。

“会只是尽臣子之本分,诸位谬赞。”钟会带着孙皓的诏令而回,形同于托孤大臣,悄然之间,他的地位已经超过丁奉、陆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