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行香子(一)(第3/4页)

“驿馆的人说车辙印子瞧着深,奴婢猜想,那只怕不是什么药材。”

他常出宫替贵妃去探望府里的老主君,也没少在外头的茶楼里逗留,鲁国公女婿的这桩事,还是他无意间听来的。

回来报了娘娘后,这些日他都在为查探此事而奔忙。

“什么亲戚?”

贵妃在帘后,一下坐直身体。

“这……”

宦官躬着身子,“奴婢不知,只怕要去了蓉江府才知道。”

“等你去了,”贵妃冷笑了一声,将茶碗重重往案上一放,“茶都凉透了!”

“蓉江府有个爻县,”

贵妃的嗓音发紧,“国公府的人若送的不是药材,那么十有八九,那些东西都送去了爻县。”

已经过了这些时日,她再细查,又能查出什么?

鲁国公的嫡子早年在外做官,被造反农民起义军给害死了,他如今只有一个妾生的,不出息的庶子,再有就是几个女儿。

可爻县有什么?

有一个姓赵的县丞。

那县丞是太祖一脉,自太宗继位之后,在历任皇帝的打压之下,太祖一脉已经无爵可承。

那县丞为太祖第四子的子孙,虽落魄潦倒得只有个县丞的位子坐,但他却有正经的嫡出血脉。

贵妃胸中郁气难解,一手拂落了案角的茶碗。

难道鲁国公在与她合谋的同时,果真还有另外的打算?

——

吴府。

王医正净了双手,在素纱屏风后给呆坐在折背椅上的吴岱施针,他捏着极细的金针,蓦地侧过脸,只见一面素纱屏风外,那年轻女子身影朦胧,王医正能够感觉得到她的目光注视。

他皱了皱眉,心中思忖着这几日来此女子的表现,片刻,他试探一般,郑重地在吴岱头上落下一针。

“王医正。”

屏风外的女子忽然出声,王医正眉心一跳,将针取下,却听她又道:“不知我可否近前一观?”

王医正一顿,却没说话。

“我虽得娘娘口谕,与您一道医治老主君,但这些日,我一直未曾干预过您,是因为我听秦老医官说过,您的针灸之术在太医局亦是数一数二,我既为小辈,不敢贸然改易您的医治办法,但我亦想近前瞧一瞧您的针法。”

倪素说着话,却见一道身影从门外走进来,除了她,无人能见那个人,他手中拿着一道书册,是用绯红锦缎装帧过的,他进来也没说话,只是与她相视一眼,朝她颔首。

倪素立即明白他已经拿到了那份礼单。

徐鹤雪在桌前坐下来,垂着眼帘翻看礼单。

“你其实根本不通什么针法,是不是?”王医正在里面冷着声音,忽然说道。

倪素愣了一下,随即匆匆绕过屏风,那吴岱鬓发斑白,靠在椅子上打瞌睡,任由王医正摆弄。

“王医正……”倪素抿了抿唇,面上露出些慌张之色。

“好啊,你这女子,果然欺瞒娘娘!”

王医正见她一下慌了,便越发肯定了心中所想,“说什么不敢干预我,你根本就是一窍不通!连针法的深浅都瞧不出!”

这些日,倪素不与他为难,他便借自己针法是为绝学,不许她偷瞧为由,不让她近前来看,而他时不时地问她几句药理,或是针法,她药理虽通,可涉及针法,她却支支吾吾,遮遮掩掩。

王医正便越发疑心。

到今日,他许此女子在屏风外站着,便是借这一针来试探她的深浅。

“王医正,您也知道我为兄伸冤的事,娘娘的亲弟因此而伏法,而我如今只是一个孤女,若要与娘娘为善,使贵人放过我,我便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倪素垂首,声音细颤,“我家中有金针刺穴的绝学不假,只是我父亲不许我学医,在这门绝学上防我防得更加厉害,使我不得半点真传,如今我空有医典,却实在来不及细学,可我若不出此下策,又如何能保得住性命呢?”

“你是说,你家里这门金针刺穴的绝学,的确在你手上?”

王医正心中一动。

“是……”

倪素抬起眼来,“还请王医正手下留情,听闻您在针灸之术上颇下功夫,若您肯替我瞒下此事,我愿将起奉上。”

“你舍得将你家中的医术交给旁人?”

王医正将信将疑。

“不过是为求一条生路,再者,医术要得用,才有它的价值。”倪素伏低身子,言辞恳切。

“若王医正肯教我,便是最好。”

王医正久久不言,他捋着胡须将面前这个女子打量了一番。

“我到底也不忍为难你一个孤女。”

他说。

“多谢王医正。”

倪素满眼欣喜。

王医正再没说让她出去的话,吴岱的癫病没有好转,还是在椅子上一副痴态,王医正凝住心神,为其施针。

倪素在旁冷眼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