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婚礼之前(二)、有人在培训中晋级了(第2/3页)

而在皇家大教堂的培训成为“固定课程”之后,第一圣女把手伸向了外城的教堂,要求四大教堂把低级神官们派来上课,理由是他们水平太差,无法让民众信服。

四大教堂的主教其实是很愤怒的,大家一直都是这么干的,怎么到了这会儿就成了水平太差,无法让民众信服了呢?

但没有办法,因为去教堂做祷告的人真的少了啊!他们的主教走出去,还不如第一圣女手下的年轻圣女受欢迎。这叫他们怎么反驳呢?

大家都指望着圣城为他们主持公道,但是圣城的反应迟迟不来,新女王的卫士们倒是来了——他们被新女王拨给了第一圣女,现在是奉第一圣女的命令,来“护送”他们去培训的。

好一个护送!

就……敢怒而不敢言吧,毕竟这位新女王不但有强硬的作风,还有强大的,至少是这些神官们不能抗衡的武力。

有人忍不住抱怨:新女王现在不是应该在准备自己的婚礼吗?怎么还有闲心折腾其它的事?

要知道从她来到王都,那各种各样的事情就没个结束。冬季也只在最冷的那个月里消停了一段时间,今年这从一开春,光是一个种地就搅得天翻地覆——她居然用魔偶来种地!这样种出来的粮食,得卖多少钱一磅啊?

当时教会的人就在宣传,说新女王这么干,最后粮食会涨到天价,谁也买不起。也确实有一些小商人跟着应和了一下,但大部分的平民都没反应——他们忙着去新女王组建的那些各种什么施工队里干活儿挣粮食呢。对,这些施工队是铜币和粮食一起发的,教会越是说粮食会涨价,他们找活儿就越积极,毕竟如果粮价涨了,那他们真的买不起啊。

至于种地的农夫们,最初确实是慌乱过的。就跟布迪王国的那些农夫一样,他们开始的时候也害怕被强迫租用这些魔偶,还有什么化肥,会掏空他们的口袋,让他们最后连一粒粮食都留不住。

但是税收减了,从五成到六成,减为了三成,整整降了一半!并且有那些魔偶,他们种田就省力多了,不再需要全家人一起累死累活,甚至还能腾出那么一两个人手出去挣钱!

男人可以去施工队,今年一直在挖水渠和修道路。女人可以去给施工队做饭洗衣,还有大教堂那里,也雇佣女人去洗什么绷带和工作服。

而且随着新女王来到王都,商人们也多起来了。

当然,王都从前也有很多商人,尤其是大商人!毕竟这里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集中了大部分贵族,所有的奢侈品都能,也只能在这里找到销路。

但是奢侈品毕竟是奢侈品,它跟大部分平民都是搭不上关系的,哪怕是找活儿也搭不上,那些携带宝石的大商人,并不需要雇佣搬运或者带路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人手,甚至有自己的住宅,熟门熟路只往固定的贵族家里去——他们的生意,都只在内城,与外城的人都没有关系。

但是现在不太一样了。商人们从长云领带来了便宜的麻布和棉布,还有价格再高一点的皮货。他们从海风郡和白浪湾运来便宜的鱼干和一些人们一时还并不熟悉的海货,当然,都是用盐腌过的,买了就是双重划算。

哦,还有罐头和香肠,平民们暂时是买不起这些东西的,但这些东西都挺沉,沉,就意味着商人们需要雇佣人来搬运,就意味着有工作机会了。

一般说来,运便宜的货物是不划算的,尤其是路途遥远的时候。因为交完了沿路的各种税,最后就不挣什么钱了。

但是新女王把过路税也改了,至少从长云领到王都的这一路上,那些花样百出的税都没了,甚至就连进入王都时的城门税都取消了,只剩下了交易税与养路费。

养路费虽然是个新名词儿,但大家都觉得那就是过路税换个壳子而已。但比起各地领主随心所欲制定的过路税,这个养路费是有规矩的,按你带的货物重量来算,有几辆车,就收几份儿养路费。

这样一来,那些布料之类价格低而份量重的货物似乎就不划算了,但到了交易税上,价值低的货物收的税又少了,把多交的养路费又赚回来了。

而且,这条路真好走呀。铺路用的都是长云领出的那个什么水泥,路面平整又坚硬,车辆在上头走得又快又稳,根本不用担心突然蹦出一块石头来把车轴硌断,或者咕咚一下陷进什么坑里,拉都拉不上来。

这么好走的路,节约了许多时间,又节省了车马之力,甚至有些小商人养不起马,雇人拖车也能走。而且也不用怕强盗,如今从长云领到王都这条路上已经被女王陛下的骑士们来回犁了好几遍,哪儿还有强盗敢露头呢?就连沿途几个小领地的领主,都不敢吭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