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大明水师在剿匪(第2/3页)

“把我这个软脚瘟送到普通人家,不出月余,就得病死,豪奢的生活过习惯了,便再无法吃苦了,这便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

“大明一样,海贸利厚,吃惯了山珍海味,让大明内外吃糠,大明又不是病猫,吃惯了肉,让他喝汤都不会乐意。”

李成武听闻后,不断点头的说道:“从文想的周到,我记下了,我们是大明人。”

李氏的家主,的确是李成武,可是李成文才是李成武的军师,这么些年,都是李成文在李成武背后出谋划策,包括投明,都是李成文给李成武分析的最优解。

而李成文给李成武的建议是,日后做事只要想着自己是大明人,万事基于此而定策,便可保证万事无虞。

李成文在两个家人的搀扶下站了起来,而后被架着走进了这中军大帐,这样被架着走,和李成文风流倜傥的外表一比,显得格外的狼狈。

“草民李成武、李成文拜见大明天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成武跪在地上,三拜五叩,李成文则趴在地上行礼,他站不起来,更没法跪,便显得更加狼狈不堪。

“陛下敕,免礼。”刘永诚阴阳顿挫的宣敕,而后才和唐兴坐下,陛下虽然不在,可这礼法并不会因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看顾,便肆无忌惮。

李成武并没起身,而是跪在地上继续说道:“愚弟仰慕大明文教,草民斗胆,恳请天使开恩,送愚弟前往大明就学。”

刘永诚和唐兴互相看了一眼,李成武这两兄弟,很上道!

至少比那个陈寿延强的不止一星半点儿。

“掌令官,去把转椅抬进来,地上凉,快快起来。”唐兴的笑意自从两兄弟进了这中军大帐之后,就再没停过,这李成武一说话,唐兴的笑意更浓。

李家在李老七死后,反而愈加昌盛,这李家两兄弟都不是蠢人,李成武这一开口,便省去了许多许多的麻烦,给即将迎来大明统治的旧港开了个好头。

万事开头难,这开了个好头,皆大欢喜。

唐兴对着起身的李成武笑着说道:“令弟一表人才,听闻其才学,在这旧港也是贤名远播,李氏多英豪,果然名不虚传。”

李成武赶忙俯首说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旧港、在南洋,草民却敢说,在才学上再没有一人在我弟弟之上。”

“承蒙天使夸奖,草民惶恐。”李成文赶忙谢了唐兴的夸赞。

军事要靠天赋,读书也是要天赋的,显然李成文在读书这方面很有天赋。

李成武的态度非常谦卑,可是这话里却是满满的自豪,李从文赴明已成定局,那么李从文越是有才能,大明就越重视,日子会好过很多。

唐兴大感惊奇,这一问一答中,暴露出了许多的细节,常言道大人说话小孩少插话,这李成武大了李成文近二十岁,长兄如父,李成文回话,可是李成武并没有任何不满的情绪,也不觉得有任何的不妥,颇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可见平日里李成文和李成武的相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刘永诚、唐兴和旁人说话,哪个小黄门敢胡乱插话?

夜不收的情报对这个弟弟的收集并不是很完整,李氏有没有兄弟阋墙,这等辛密之事自然难以探听的到。

唐兴笑着说道:“哦?我大明文人墨客才高八斗比比皆是,这话在南洋说的,在大明可万万说不得,这读书人最是难缠了。”

“大明乃是文教鼎盛之地,所以才要前往求学。”李成文见哥哥不说话,只好回话。

李成武多少有些紧张,前几日的火炮轰鸣,这来到大营之后,见到了贵人,有些坐立不安,腚只挨着半个凳子。

不卑不亢的弟弟,略显紧张反应慢半拍的哥哥,唐兴和刘永诚多精明的两个人,便是看出了些许猫腻来,这李家这李从文担任的角色,显然是非常重要。

而后唐兴、刘永诚对重设旧港宣慰司一事,和两兄弟深入的交换了意见,而这悬而未决的宣慰使人选也算是确定了下来。

刘永诚、唐兴从松江市舶司出发之时,可是带了大量用过印的空白敕谕,这也是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候的惯例,大明官船在海上飘着,很多事,都由提督内臣和番都指挥决定,即便是有了鸽路,依旧是通信来往不便。

皇帝人在京师,又不了解详情,鸽路三言两语说不明白,不稽而决为君者大忌,不了解情况胡乱的下命令,就是不折不扣的昏君行为,擅长国家之制的于少保,在上谏皇帝中也将以稽为决的重要性。

比如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宋高宗不了解前线战况,十二道金字牌一日之内,送到了前线,让岳飞班师回朝,在朱仙镇的岳飞,看着仅仅数里之遥的开封府,不得不班师,赵构后来知道前线在打胜仗,立刻反悔了,又下旨让岳飞继续进攻,可战机稍纵即逝,大宋军也已经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