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

“孙炳福做的很好。”朱祁钰合上了奏疏,他思考了许久才说道:“让户部部议一下,朕要加息。”

加息,是一种常用的金融操控手段,与大明财经事务息息相关。

加息有几种作用,分别是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降低民间借贷的利润、压抑通货膨胀、压抑消费、减少货币供应。

在大明的语境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那些地主老财们,把从唐隋开始不断流入的白银,从猪圈里挖出来,存进宝源局中,成为大明银根。

户部曾经粗略估计过,从唐隋开始一直到元末,持续流入白银大约有一亿两白银左右。

兵仗局这七年来,一共铸造银币不到五百万银币。

无论是钞法还是征倭,朱祁钰都需要提高大明宝源局的信誉,并且增加百姓储存的动力,加息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办法。

现在大明的利率是3%,而民间的民信局还有钱庄,极不成熟,没有银库,更没有信誉可言,朱祁钰的宝源局优势很大。

无论是征倭还是钞法,都需要大量的存银,没有真金白银,谁给纸钞背书,而这真金白银,就是最实在的背书。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如果有必要,年累计增加利息,比如一年期年化3%,五年期年化6%,这样的话,也可以大幅度增加百姓们储蓄的积极性。”

“加息和定期,是朕想到的吸储的方法,朕想要解决钱荒,就必须要把这些散在民间的散碎银两放到银库里去。”

兴安却犹豫的说道:“陛下,臣和内帑太监林绣、户部郎中王祜聊了很多,陛下,臣有话要说。”

“现在兵仗局一年御制银币为一百二十万银币,这已经是极高的数字,大约等同于九十亿的永乐通宝,大约相当于两百亿的飞钱。”

“但是陛下非但没能还清大明前面八十年的债,又欠钱了。”

大明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朱祁钰的新经济一揽子计划实施以来,以新货币政策为核心的财经事务改革,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果。

这些成果,正在大肆促进大明朝的财经事务的发展。

财经事务的全面发展,必然造成需求货币的大量增加,而现在朱祁钰的兵仗局压制银币都供应不上大明总体需求,这才造成了钱荒。

朱祁钰也知道这个情况,立刻说道:“兵仗局、宝源局在京师再开设两个官厂,前些年是因为银匠太少,现在兵仗局培养了一批熟练的银匠,可以再建新厂。”

“这件事工部、户部已经在着手做了。”

当年兵仗局不能扩大规模的原因,还是因为银匠太少,这些年兵仗局自己培养了一大批,可以再建一个新厂,缓解钱荒的压力。

“治标不治本,陛下。”兴安小心的说道。

朱祁钰靠在椅背上,叹息的说道:“是啊,行钞法可以一劳永逸,然后停十几年,宝钞变成废纸一张,受害的还是百姓。”

“没有银根的宝钞就是废钞,朕知道钞法必行,但还不是时候。”

印钞当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朱祁钰当然清楚。

可是在依旧是小农经济的大明,行钞法,就是加重朘剥,最后还是加码到百姓的头上,必须保证大明国帑内帑的银子占大明银子三成及以上,才能印钞。

至少攒够三千万两白银以上,才行行钞法。

而且这不算每年的白银流入。

朱祁钰在涉及到大明百姓的时候,就会变得格外的谨慎,丝毫不敢有一点冒进。

无论是藩王、贵勋还是文臣,顶多闹闹意见,朝堂之上再波澜壮阔,也是朝堂上的风浪,和百姓们关系并不是很大。

百姓们真的揭竿而起,朱祁钰会失道天下,煤山上的那个歪脖子树就是给他准备的。

朱祁钰敲了敲桌子说道:“还是得征倭,谁让他有金山银山呢,金尚书是对的。”

“怎么个征法,得拿出个章程来,像胡元那般,说风就是雨,打下来也守不住。”

“让让讲武堂的诸多武勋和庶弁将研究下。”

征倭并不是一件小事。

倭国这个地方不大,战略纵深几乎等同于零,而现在倭国处于多事之秋,各地名田主对室町幕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敬畏,群寇并起。

即便是如此,全面征倭,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朱祁钰更希望建立一个在倭国的买办政府,向大明最大程度的输送白银,毕竟倭国人跟懂的如何统治倭国人。

把倭国建设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才是朱祁钰心中的最优解,倭国可没那个民族韧性,能够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

榨干倭国所有的银矿之后,倭国将会变成无用之地。

朱祁钰一直在寻找这种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袁彬等人在山野银山,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也成为了倭国的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