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于少保下来战书!(第2/3页)

于谦笑着说道:“京师城坚炮利,百姓过百万,谁能打的下来?就是现在十二团营扑回去,让你指挥你能打的下来吗?”

“咱们在塞外只要未有大败,京师不是人心汹汹,何来危险之说?”

孙镗是忠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一动弹,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皇帝的安危。

但其实于谦深切的知道,京师并不危险。

顶多龟缩几天罢了,按着皇帝的性子,你让皇帝缩几天,那是要付出代价的,只要能够承受皇帝的怒火,可以去试试。

孙镗虽然依旧有些茫然,但是既然于少保说没事,那自然是没事。

京师危险吗?

并不。

这一点,襄王朱瞻墡有话说。

襄王说,京畿那么多农庄,那么多的义勇团练,人心向背,造反找死。

襄王朱瞻墡始终是个大明白,他两次监国,三次与皇位一步之遥,这么个人物,能安稳的活到现在,不是蠢人。

朱瞻墡比多数人都看得明白,他知道皇帝在钓鱼,他也知道皇帝的基本盘是什么,那就是京畿、山外九州,那些得益于农庄法的百姓。

有人将枪口对准皇帝的时候,这些百姓的锄头就会对准他们。

跟皇帝比人多?比手段?比意志?都是在找死。

襄王两次监国,他清楚的知道,皇帝是有许多道的护城河在保护。

只要不是像朱祁镇那么稀里糊涂的亲征,稀里糊涂的让几十万大军葬送,稀里糊涂的把在廷文武六十六人殉难。等闲情况下,只要朱祁钰坐在京师里,那皇位就稳如泰山。

实在不行,大皇帝还有一手勤王令握在手里,罪己诏一下,勤王诏书一下,天下有的是人想要建功立业。

大明人心,并没有散。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大糊涂虫朱允炆那个样儿的,也会丢掉天下。

曼陀罗山,属于北平行都司的应昌府,宁府内迁,北平行都司撤军,应昌府虽然还保留着府衙,但是大明军队已经离开了五十多年。

曼陀罗山下,是达里泊,也叫答剌海子(今达来诺尔湖),这里共有四个湖泊,可供饮水,这里是蒙古人的夏营盘之一,他们每年夏天都会到这里来放牧,休养生息。

达里泊,乃是构造堰塞湖,乃是人工湖,并不是天然湖泊。

最早是北宋末年,金辽大战,给了乞颜部喘息的空间,他们在金人修筑金界壕之时,趁着聚集在一起,修筑了这四大湖泊。

若是要类比的话,这里相当于大明的都江堰的意义。

也先的大军盘踞在这里,等待着斥候的军报,他们甚至不知道大明的大军已经进逼河套。

夜不收变得越来越凶狠了,他们的脚步遍布了整个草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有夜不收在活动,他们的胳膊上始终系着红方巾。

夜不收真的是太勇了。

赛因不花,正统元年随镇守甘肃王贵去往甘肃驻戎,而后调任榆林卫,那时候赛因不花,还被叫做杨汉英。(十九章)

赛因不花带着官马私自叛逃,东胜卫镇守王贵给他开了城门,一起逃到了也先的手下。

赛因是善良、好的意思,不花是公牛,赛因不花,就是长得很肥美的公牛,之所以改这个名字,是他在榆林卫的时候,壮的跟头牛一样,但是到了瓦剌,他瘦了许多。

瓦剌实在是太贫瘠了。

赛因不花最近忧心忡忡,食不下咽,更瘦了,因为那个战无不胜的大明军队,又回来了。

“赛因不花,我来问你,我们是不是可以强行借道鞑靼,直入北古口,围困京师?来他个瓮中捉鳖,手到擒来,抓了大明皇帝。”也先看着堪舆图,想到了一种行军路线,一战灭明。

赛因不花吞了吞口水,低声说道:“大皇帝陛下一纸诏书,送到鞑靼,里应外合,将我部围歼与京师城下,又该如何?”

他知道也先是有雄心的,但是雄心,是需要实力去实现的。

上次进攻大明是什么状态?

大明六师新丧、京师人心惶惶、君出、虏入、播迁、党祸,四祸齐出,京师只有两万老弱病残,二十万备倭军备操军的预备役。

瓦剌人携带太上皇帝,在内奸的帮助下,攻破了紫荆关,联合鞑靼、兀良哈部围困京师。

把新皇帝逼得不得不出德胜门,跟瓦剌人正面对决。

现在又是什么状态?

太上皇都被杀了,喜宁都被片了。

兀良哈继续当大明的忠犬,鞑靼人把大王子送去京师做质子,把小王子送到津口学汉学,整日里送大明军马、种马表示恭顺。

今非昔比了,也先大石,心急但是不能犯糊涂啊!

也先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坐下说道:“那去集宁也不行啊,于谦还在那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