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页)

他此话一出,谏宁眼皮巨颤了几下,他抬头看了眼李文简的脸色,声音低沉几分:“山庄的诸事都是由一个名叫周道安的人在打理。而这个周道安,正是当初护送无忧太子遗孤南下江南的王照。这个王照母姓周,和废太子妃乃是表亲,对无忧太子忠心耿耿。当初护送无忧太子抵达江南,有人佯装他下了南洋,而他本人却化名周道安,冒险北上入京,一手创建会贤山庄,明面上经营各类生意,实则背地里在为前朝余孽培养死士,利用各种手段笼络朝臣。”

“他们当初便是对周阔下套,利用他好赌的嗜好,做局让他欠下高额欠款,不得不为他们所用。”

说完,他又小心翼翼地说到要紧处:“山庄里很多可用的证据都被烧毁,但兵器场里有大量铜铁不便带走,遗留在了庄内。”

果然,谏宁这番话使得李文简唇线抿得更紧,眼见他眸中覆下皑皑霜雪,他从袖中掏出从太府寺拿出存档文书:“锻造刀兵需要大量的铁矿。会贤山庄用的铁矿大多出自通云铁矿,我到太府寺翻过通云铁矿的账簿。几乎每一笔出售给周道安名下铁匠铺的货单,盖的都是梁大人的印鉴。”

东篱的铁矿尽归太府寺治下的掌冶署掌管,为了防止百姓偷练私兵,每一笔大额铁矿出售,都需要太府寺卿签字。

而梁星延,此前正是太府寺卿。

周阔和别的官员是被做局,不得不为前朝余孽所用,那星延呢?

他是否被逼迫为人所用?

一些藏在记忆深处仿佛蒙尘的往事,似乎被风雪拂开迷雾,忽然变得通透起来。

梁星延的父亲在战乱年岁,一直在京城为太.祖的部队筹集粮草。为了妻儿安全,并未将他们带到京城,在梁星延很小的时候就将他送回陇西老家。

直到梁星延八岁那年,他母亲病重,梁大人只好将他们接回京城。

可梁夫人在半路上病重而亡,梁星延只带着装有她骨灰的罐子回来。

回京之后他一年多不曾开口说话,众人都以为他是因为母亲骤然离世伤心过度,这才闭口不言。

大抵也是为了掩盖他的口音,一个在陇西乡下长大的孩子若是操着一口流利的京话,恐怕他一开口就能教人瞧出端倪。

昭蘅今日在国公府学完功课后,安静柳拉她在湖边垂钓。她钓鱼的时候心不在焉,好几次都不能将饵料挂在鱼钩上。

她一心想着会贤山庄的事情,怕谏宁已经带着不好的消息回来。她钓了半天,只钓了几条小鱼。好不容易挨到天黑,安静柳意兴阑珊地收了杆,将钓来的鱼用绳索穿起,递给昭蘅:“琅儿喜欢吃鱼,拿回去让御膳房做给他吃。”

她迫不及待地接过鱼与他福礼告别,匆匆出了国公府。

却不成想,刚刚走出国公府的大门,便被李珺宁的陪嫁宫女瑶琴拦了下来。

瑶琴急得快哭了,红着眼睛求她:“三公主出事了,她不许奴婢进宫惊动陛下娘娘,请您过府去看看她。”

昭蘅犹豫片刻,最终还是随她坐上前往公主府的马车。

在马车里,瑶琴跟她说了事情的始末。

今日天气不错,三公主便想着将书房里发霉的书拿出来晒一晒,房里的人都忙着收拾书本去了,她看到一册书被风刮到地上,便起身去捡,结果不慎踩到石子,滑了一跤,这会儿腹疼不止,隐有下红。

偏生小郑翰林今日外出公干,大抵明日才能回来。皇上近来总是病着,郑家长辈入了冬也缠绵卧榻数日,公主怕他们跟着担惊受怕,暂时不想惊动两家长辈,便自己生生忍着,眼看马上就要入夜,到底胆子小,害怕夜里真有个什么,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李珺宁相好的闺中密友大多没有成婚,请她们过来相陪到底不合适。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昭蘅。

她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不忙,很有让人安心的力量。

她知道昭蘅最近都在国公府,便让瑶琴去将她请了过来。

昭蘅到了公主府,瑶琴便将她请入李珺宁的寝屋。屋里有淡淡药气,她躺在床上,脸色有些苍白,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额上有细密的汗水。

“你、你来了?”李珺宁腹痛难忍,极力想让自己镇定下来,但到底是个未经事的小姑娘,话中颤意难止,眼角强忍的泪也流了下来:“真不好意思,我实在不知道该找谁,这才麻烦你。”

昭蘅伸入被窝里,握住她汗涔涔的手,说:“你别说话,闭上眼睛好好休息。”

李珺宁乖乖地闭上唇,可怜巴巴地看着昭蘅。

“传太医了吗?”昭蘅问瑶琴。

瑶琴见公主病弱的模样,眼眶也泛着红,她点点头,泪珠从眼底浸出:“请了。”

她压低声音,嗓音悲痛:“请的刘太医,她说、说公主腹中的孩子怕是难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