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2/6页)

蒋二舅和蒋知节点点头:“是因为为先的事?”

“对。”蒋外公给自己倒了杯茶,靠在椅子上喝一口,慢悠悠地说:“人常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已经是第四代的事了,我不应该管,可我不能看着孩子被你们教得连人气都没了还装看不见,你们这不是爱孩子,是要把他毁了啊!”

蒋二舅其实是典型大男子主义作风,家里教育小孩的事他管得不多。

况且蒋为先也和他隔一辈,他更不会插手他的教育了,因此他听到蒋外公的话,被吓了一跳。

“爸,不会这么严重吧?”

蒋外公没看他,而是看向蒋知节:“你们天天把为先拘在家里学习,他成绩有提高吗?”

蒋知节摇了摇头,皱着眉说:“没有提高,还下滑了。”

蒋外公一脸不意外的模样:“我猜就是这样。你们那种教育的方法就不对。”

蒋外公实在是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有时候他教着岑淮安下棋,都感觉到体力跟不上了,坐不了很久腰就受不住。

“人又不是阿猫阿狗,哪能一直关在家里呢。就是阿猫阿狗,一直关家里也会发疯……”

蒋外公养育家里几个孩子长大,又都教育成才,而且他在学校里教学生不知道多少年,自然比蒋知节和白含更懂孩子的心理,也更懂怎么把孩子教育好。

他按照蒋为先的性子给蒋知节一点点揉碎了教他怎么管教孩子。

蒋知节听着,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蒋外公喝口茶:“如果你们不想毁了孩子,就按照我说的做。”

假如白含和蒋知节还按之前那样逼着蒋为先学习,迟早会出问题。

“爷爷,我知道了。”

从书房出来之后,蒋二舅的眉心就没有松开过,蒋知节也是一脸思考的模样。

初夏看看两人,回头小声和岑峥年说话:“外公是不是和他们说了为先的事?”

岑峥年把手中剥的虾喂进她嘴里,又拿过来一只虾,低垂着眼眸,用白皙修长的手指认真地剥着,好像在做一件艺术品。

“大概率是。”

岑峥年和蒋二舅一家的感情没有和蒋大舅一家的深,和蒋知节的关系更淡。

初夏把虾咽下去,跳过了这个话题,蒋为先的事除了蒋外公,她们谁都不能插手。

“我想吃那个螃蟹。”初夏指了指不远处一盘子蒸好的螃蟹。

岑峥年把他手里剥好的虾放初夏嘴角,他“嗯”一声,伸手拿螃蟹剥。

国庆节之后,估计蒋外公说的话起作用了,岑淮安和章麓周日再去外公家里,就能见到蒋为先了。

蒋为先的状态也好了很多。

十月中旬,京城南郊村子里种的玉米开始丰收,在研究院里都可以听到农人们收获粮食的热闹声音。

初夏还带岑淮安体验了下掰玉米的感受,和周边的农民说好,免费帮忙掰玉米,没有不愿意的。

其实就算初夏不带安安去体验,他有小时候的那些经历,也不会浪费粮食。

帮别人掰了两个小时的玉米,初夏的手上被玉米叶剌了好些红痕,又痒又疼。

岑淮安脸上手上也有这些红痕,因为她们没有干过农活,皮肤太嫩。像和她们一起干农活的村民,就不会这样。

初夏拿出来自己做的治疗过敏的药膏,给她和岑淮安涂了涂,很快那痒疼的感觉就下去了。

“安安,今天的饭就吃我们的劳动成果——玉米糁子粥。”

她们帮忙干活的村民人挺好的,没嫌她们干活慢,走的时候还送了两人一篮子玉米。

初夏借了村里的磨,碾成玉米糁子回家熬粥喝,里面再加些红薯,会很香。

岑峥年回家时,初夏还和他邀功说:“今天的玉米糁子是我和安安劳动得来的。”

岑峥年往下脱着外套,语气带着笑:“那我一定要仔细品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掰的玉米,初夏喝着今天的粥格外香甜,岑淮安同样喝得很香。

她捧着碗,喝一口满足地咽下去,抬头看向岑峥年:“这粥是不是比买的玉米糁子做的好喝?”

岑峥年点头,眼里带着笑意:“是,有股特殊的食物香味。”

初夏眼睛睁大了,看着他追问:“什么香味?”

“劳动的香味。”

初夏笑出来,骄傲地一点头:“那是,我和安安的劳动所得,能没有劳动的香味嘛。”

第二天初夏去医院坐诊,她现在的病人依旧比不上严医生的多。不过每天也不缺少病人,初夏很满足。

中午,结束看诊的初夏和冯小圆一起往医院外面走。

冯小圆从援助项目回来后,也在医院有了单独看诊的资格,中医诊室多了一个医生,在排班上初夏少了一天,一周可以多休息一天。

两人刚走出医院大门,一对夫妻擦着汗迎上来,把手中扛着的麻袋重重往初夏面前一放,憨厚地笑着:“罗医生,这是我们家自己种的玉米打成的玉米糁子和玉米面,可香了,我们特意给您送一袋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