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4/5页)

本来几人是想要在燕京日报采访的,但华纳嫌这报社不够气派,这才改成了劳伦斯夫人的书房。

这书房的确装修得十分气派,两面都是高大的书墙,向阳的那面开了大窗子,窗下种了一从花,造了个小巧的园景,屋内各项摆设都很讲究,红木的桌子,鹅绒的软垫,拍起照来,衬托得照片里的人都多了几分气势。

陈知意出门时虽然匆忙,但她是那种会随时把自己收拾得体面的性格,这时候穿的一身搭配合宜,直接拍照也并不露怯。

这两位驻华的英国记者,在来的时候就猜测过,

这位畅销小说的作者会是何等风姿,等见面后,才惊讶的发现竟然是一位打扮时髦的淑女。

像是后世突然发现一本男频爽文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女孩子一般,这两位记者在采访完之后,心里也是大为震撼。

陈知意对《保罗》在英国的风靡,倒是没有丁思那样的酸涩情绪。

在她的想法里,她现在取得的成就类比一下,就像是《哈利波特》刚开始在全球畅销,不算是什么太出奇的成就。

毕竟她一开始写《保罗》的初衷,不过是想借此来警醒国民,所以才将小说背景放到了西方。

采访结束后,她和丁思一同离开英租界。

丁思几近哽咽的开口,最终才艰难道出一声,“先生......”

陈知意叹了一口气,周围的人,伦敦日报,丁思,还有许多《保罗》的读者,他们都把她架得太高了。

她很清楚,她现在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不过都是占了时代的便利,换到后世,《保罗》必定不会有像现在一样的气势,或者说换到任何一个民族强盛的时代,《保罗》都不可能激起这么大的水花。

在《说张三》激起全国骂战的时候,陈知意那时候就有点体会,她的确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而直到这时候,《保罗》的消息再度传来,她才真正理解了“巨人”这两个字的深切含义。

这代表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她将就是“正确”本身,她所做下的每一个对局势的判断,每一个下意识的举措,都会凌驾在历史的洪流之上,降维打击一般将她推向高处。

她领先了别人一个时代。

而她来到的这个时代,她的国家却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保罗》风靡全英国的消息,如今还没有在华夏传播出去,但陈知意却已经因为这件事,再次忙得晕头转向起来。

英国那边催得厉害,她要写稿,还在尝试着做一点《保罗》的翻译工作,以及时不时的过问一下,这本小说出版的各种情况,实在没有精力再理会其他事情。

等她发现《保罗》这几期,已经在许多报刊上暂停连载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星期以后了。

“所以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丁思对这件事感到十分无语,容与先生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么一位大人物,简家竟然还专门为这件事,拜托了不少人脉,将要封杀容与的态度,表现得明明白白。

这次的事情,和之前当局要封杀容与这个笔名不同,那时候为了节气和信仰,报社里但凡是个有骨气的,都不会屈服出卖这位先生。

但这次简家出手,却没有牵涉到这些大义,不过是私人恩怨,只要不是实在太过于欣赏容与这人的,或者说是和她私交甚笃的,都不免要卖简家人一个面子。

再说了,简家的要求又不难,不过是不刊登容与的文章罢了,又不是要他们直接登报诋毁这位文坛新秀,和人结下什么大仇。

但正是这样悄无声息的封锁,对一个靠文章吃饭的人来说,才是最可怕的。

读者都是健忘的,长时间没有作品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么纵使当时对《保罗》这篇小说的印象有多深刻,过个一两年也不会再记得这个作者。

“如今燕京日报内,已经收到了十七家报社寄过来的解约合同。”

《保罗》是在燕京日报上连载的,其他报社想要转载,得先找燕京日报付一笔转载费,才能跟在燕京日报后面刊登这篇文章。

而因为《保罗》连载期太长,其他报社大多都是直接和燕京日报签下了合同,省下一笔一笔付款的麻烦,直接按季度转账。

“哪些报社?”陈知意接过丁思手里的名单,一一看了起来。

她和丁思对这件事都没什么担心之类的情绪,主要是《保罗》在英国受到追捧的事情,已经成为了事实,离它传入国内,也不过是早晚的时间差别罢了。

而一旦《保罗》的消息传回国,这所谓的“封杀”,就会彻底的成为一个笑话。

华夏好不容易出了一本走向世界的小说,能是你简家想封杀就封杀的?

简儒文现在在文学界的地位虽然崇高,但这也仅限在本国文坛,论起国际上的地位,他还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