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策反

唐骞最后连水也没有喝一口,离开大营,又带着手下赶往平遥县。

平遥守将叫做孙良济,是一名统领,呼延雷的手下已经和他接触过,之所以说他容易被策反,是因为他是京兆府高陵县人,他的父母妻儿都在家乡,但他在金国的履历中却是父母妻儿皆亡,也就是说他对金国说了谎,他只是父亲年初去世,母亲和妻儿都健在。

呼延雷的手下找他谈过几次,他唯一的顾虑就是他还有个小妾和女儿在太原城,他怕自己投降影响到二人。

不过这两天他的心态有点变化了,原因是陈庆亲率十万大军杀入汾州,他立刻意识到,恐怕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上午,孙良济正在军营大帐内处理军务,门口有士兵禀报,“将军,洪记酒楼的孙东主说有事找你。”

洪记酒楼的东主孙洪便是汾州情报司的头子,他正好也姓孙,也是京兆人,大家都以为他和孙良济是亲戚。

孙良济也正想着中午去找孙洪,没想到他竟主动来了,孙良济连忙吩咐士兵请他进来。

不多时,身材矮矮胖胖的孙洪走进大帐,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三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强壮的男子。

孙良济心中一激灵,出于本能,他感受到了后面男子强大的杀气,这也是一个军人。

“欢迎东主,请坐!请坐!”

孙洪笑眯眯坐下,他向两边看了一眼,孙良济会意,走到帐门口,吩咐士兵不准任何入张。

孙洪这才给他介绍旁边男子,“这位是西军斥候营唐统制!”

孙良济吓一跳,斥候营统制,不就是斥候营的最高将领吗?

他连忙施礼道:“原来是唐统制,失敬了。”

唐骞微微还一礼,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郡王给孙将军的亲笔信!”

孙良济顿时受宠若惊,堂堂的郡王竟然给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写亲笔信,他连忙恭恭敬敬接过信,打开信细看,陈庆在信中劝他弃暗投明,参加到驱逐鞑虏,光复汉家江山的大业之中,并答应他继续出任统领一职,同时许诺让他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四个字让孙良济心潮澎湃,这么多年他他一直不敢回乡,就是因为父亲不准他踏入家门,以至于父亲年初去世,他也没有能回家送父亲最后一程,村里父老都骂他是卖国贼,以至于母亲和妻儿都抬不起头,如果他能衣锦还乡,那他也能给父亲的坟上一把土了。

孙良济目光有些湿润了,点点头,“请唐将军转告郡王,蒙他让我重生,我孙良济愿为他肝脑涂地。”

旁边孙洪笑道:“孙将军不要担心太原的家人,我们的人已经把她们母女接出城,目前藏在太原郊县内,金兵找不到她们。”

孙良济这下彻底放心了,他连忙道:“我这就下令改旗易帜,全军重归大宋。”

唐骞摆摆手道:“郡王要的是介休,估计今天或者明天,介休主将将把你调去介休,我要率一支军队加入你的队伍,一起前往介休。”

孙良济这才明白郡王的意图,他想了想道:“我并非怕事,我是担心将军出危险,人太多不行,最多两百人,人太多会被其他手下发现。”

“那就两百人!”

唐骞立刻出城,带了一支两百人的精锐手下加入了孙良济的军队。

陈庆的判断果然没有错,中午时分,孙良济接到介休县主将完颜吐密的紧急调令,命他立刻率军赶往介休县。

孙良济毫不迟疑,立刻集结三千军队,浩浩荡荡向介休城奔去……

一更时分,孙良济的军队抵达了介休县。

介休县分老城和新城,老城是民城,位于盆地内,四周地势平坦,偏于农耕,而新城则是一座军城,用整整两年时间才建成,全部用太岳山脉的花岗岩石建成,高达三丈,十分坚固结实,周长约十五里,陈庆所关注的当然也是军城,它选址非常刁钻,不仅正好扼住了雀鼠谷的入口,而是是修建悬崖之上,西面是百丈悬崖,下面就是汾水,东面是峭壁大山,而且爬上山顶,也无法向下进攻,相隔太远。

介休县是从河东南部进入太原盆地的最后一道关城,金兵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将它建造完成。

主将叫做完颜吐密,他实际上是一名万夫长,而放纵士兵在太原府抢掠集市,而被完颜银术可严惩,除了重打一百军棍外,还降为千夫长,打发他来守介休军城,成为完颜活女的副将。

目前介休军城内有五千军队,其中一千女真军是完颜吐密的部属,从太原府带来,另外还有四千协从军,这五千军队如果应对一两万人的小规模攻城,足够了,应对两三万人的中等规模攻城,也勉强够了。

但现在介休县要面对是十万大军,还是陈庆亲自统领,五千人就绝对不够了,向太原府求援已经来不及,让祁州军队来协助自己,完颜吐密又没有那个资历,军职也不够,祁县的军队根本不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