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使者(第2/3页)

这期间他也曾派遣细作往关陇煽动民众叛乱,但如今关陇之人大多是关东迁民,按照他们的说法便是‘高氏分我田地,免我税赋,宇文氏于我有何恩义?’

关陇内部乱不起来,寄予厚望的外援吐谷浑人杀使决裂,也不知那柔然人究竟怎么想的,不会真以为嫁了女儿给高澄,他就真把你阿那瓌当岳父一辈子敬着吧。

这也就是宇文泰久在蜀地,当然不知晓漠北柔然与突厥的对立。

毕竟这时候,突厥在明面上还是属于柔然附庸,在宇文泰的视角,柔然攻灭仇敌高车,自该是一统漠北的局面,他着实想不通为何阿那瓌会放任高澄南下,而不在背后添乱,难道他就不怕高澄真的混一中国,反过头来咬这个岳父一口?

阿那瓌当然怕,但他更怕自己出兵袭扰北齐边境,惹恼了女婿,将他推向突厥一方。

尤其是在知晓高澄与突厥结下婚约的情况下,今时不同往日,突厥基本完成了对高车余部的整合,对草原霸权的野心也逐渐展现。

高澄的使者将婚约暗中透露给阿那瓌的同时,也告知他,高澄拒绝了突厥共分柔然部民的提议,不会干涉草原战事,也希望阿那瓌不要在北齐南征的时候干涉中原战局。

事实与使者所言略有出入,比如高澄拒绝的是突厥请他出兵,所谓共分柔然部民,是突厥人给予他不干涉漠北霸权之争的报酬。

可谁让小高王是个大孝子,报喜不报忧,怎么地,岳父难道就不是父了么。

一个吞并了高车余部的突厥已经让阿那瓌感觉到棘手,若使高澄与之联合,柔然更难抗拒。

高澄如果真有那份本事,能够统一华夏,大不了柔然回到早些年时光,曾向北魏称臣一般,沦作高齐附庸。

对于阿那瓌来说,打不过高澄,大不了上表称臣,这时候还没有中原王朝能够实际控制漠北的先例。

可要是没打过突厥,便是身死国灭,为突厥所吞并。

在突厥崛起的情况下,阿那瓌又怎会惹怒高澄,去干涉中原战事。

阿那瓌的顾虑,同样也是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所要面对的。

有些人是谁赢,他们帮谁,但草原霸权争夺上,高澄帮谁,谁便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柔然人投鼠忌器,突厥人也不敢在陇右北疆兴风作浪,只能说高澄确实选择了一个好时候出兵南梁,周边势力仅有宇文泰有心给他拖后腿,但偏偏他又是实力最为弱小的存在。

宇文泰不知为何柔然没有给予高澄压力,而吐谷浑不惜杀使决裂,也不愿与北齐为敌。

如今关陇屯驻重兵,关东亦有大量留守部队可随时增援,在未有内乱的情况下,单凭自己手上这支临时扩充来的八万军队,良莠不齐,如何能够得逞,这才有了宇文泰在汉中城头的一声叹息。

他甚至派人去联络王思政,只要他愿意倒戈,愿上奏元宝炬,封其为关中王,世镇关中,可送回来的只是又一颗使者头颅。

王思政不傻,他名义上节制关陇五万战兵,十万州郡兵,但其中有一万战兵与五万州郡兵归属潘乐麾下,三万战兵由斛律光统率,这两人都是高氏死忠。

自己麾下虽有一万战兵,五万州郡兵,但州郡兵中将官的多是高澄亲信都旧部,如沃野匈奴人刘延寿、薛虎儿的妹婿张末等,他们都被高澄分派在关陇各州担任都尉,统领该州州郡兵。

王思政真正控制的只有一万战兵,但这些人偏偏又都是鲜卑兵,与高欢、高澄父子算是两代人的情谊了,受其恩养十六年,又怎会随王思政叛齐自立。

实际上,这也是高澄敢于用王思政总领关陇战局的原因,这些部队王思政能调得动,但绝对带不走。

只要关系到兵权,高澄半点也不会大意。

高澄为了自己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南征,搅动各方风云,淮南战场,高岳、慕容绍宗两路大军攻城略地的同时,朝鲜半岛战局最先落幕。

阳原王之舅,权臣麁(cū)群发兵攻百济,新罗将领朱珍率兵救援,在新罗、百济的合力抵御下,高句丽大败而退。

新罗、百济在齐使的唆使下,趁势发兵北上,一举夺占汉江流域。

三年前安原王高宝延身死,高宝延两个儿子的舅父麁群、细群率兵大战于宫门外,细群兵败身死,麁群一党在王都三日不封刀,尽屠城中细群党羽,这也是细群一派地方势力组建军队,实际割据的原由。

如今麁群丢失汉江流域无疑更进一步激化了高句丽的内部矛盾,高句丽自此叛乱四起。

而占据汉江流域的新罗、百济也好不到哪去,眼见高句丽陷入内乱,新罗背盟突袭百济,百济大败,新罗得以独占汉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