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溃散(第2/4页)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三人都是骁勇有余,而智谋不足,真要追逐过深,难免会中宇文泰计谋。

大势面前,个人才智确实微不足道,但在局部战场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跨坐在马上的高欢时不时瞟向身侧的高澄,心中大感懊悔:早知道有这样一位谋主能够如此省心,三年前就该将阿惠带在身边。

而高澄却在思索宇文泰可能的去处,北投柔然?西投吐谷浑?

但这两点都被高澄排除,柔然是一个没有心气的草原霸主,在高氏统一北方的大背景下,阿那瓌只会选择继续与高氏加深友谊,又怎会为了宇文泰与东魏交恶。

至于吐谷浑,即使接纳了宇文泰,只需东魏二十万大军压境,派人去问吐谷浑汗,究竟要和平,还是要战争,吐谷浑估计转头就会砍了宇文泰,换取东魏退兵。

毕竟是人都知道,宇文泰一死,除非高家父子疯了,才会放着大好江南不顾,偏要往青海湖的高原上吹冷风。

高澄从头到尾就没想过宇文泰据守陇西的可能,伟人曾有诗言: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陇山之险无论如何都要夺过来的,高澄估摸着宇文泰只有入蜀一条道,就是不知道他是甘作客将,还是要自取巴蜀,毕竟萧纪五万蜀兵还在正面战场上与东魏中路军鏖战。

高澄想了想,还是决定将萧纪的五万蜀兵留在关中,而非真把他们放回与宇文泰争夺。

不准宇文泰原本真要袭取巴蜀,但见到萧纪蜀兵回归,临时改了主意,在南梁当客将,高澄放走蜀兵,岂不是放虎归山。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歼灭这五万蜀兵,南梁便也少了五万有生力量,如今西魏将亡,在这场混一华夏的角逐中,只剩了高氏、萧氏两名玩家,不管巴蜀归属于谁,这五万蜀兵决计不能让他们逃了。

窦泰、高敖曹、莫多娄代文合计两万五千骑卒被调拨在一起,高举高欢帅旗,来回穿梭于三路战场,齐声高呼:

“宇文泰冲阵不成,兵败身死!”

呐喊声响彻天际。

与潘乐一同指挥左军步卒作战的斛律光听得喊声,也把心底的大石头给放了下去,毕竟无论他们在前线打得再好,一旦高家父子出了事,迎接东魏的也是军心瓦解的局面。

如今高欢、高澄无恙,军心瓦解的便成了西魏。

东魏骑卒在四处散播宇文泰已死的谣言,对于西魏诸将来说,宇文泰究竟死没死,这并不重要,高欢的帅旗能够出现在这里,足以证明宇文泰的斩首行动失败了。

而西魏反盘的唯一希望,也随之消散,州郡兵与脱产战兵的战斗力差距并不是单靠勇气就能弥补,更何况东魏在散播宇文泰的死讯,宇文泰如果不能出面辟谣,假的也能变成真的。

西魏三路大军,最先奔溃的正是赵贵、李弼所在的左军,窦泰、高敖曹、莫多娄代文在呼喊了一阵后,联合彭乐再次冲向西魏左军。

这一次真不能责怪赵贵,西魏左军仅一万六千战兵与两万州郡兵,合计三万六千人,之前在尧奋、尧杰、斛律羌举等人统御的三万步卒,再加窦泰、高敖曹、彭乐所统率的三万主力骑兵,共计六万步骑的轮番冲击下,本就是摇摇欲坠。

如今又有莫多娄代文助阵,再兼以宇文泰身死的谣言,苦苦支撑的赵贵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断了,他抛弃了一众步卒,由于宇文泰征调各部大量骑卒,赵贵集中了军中全部骑卒,不到五百人,领着这五百轻骑撤出战场,向西突围而去,显然是存了由陇山入蜀的打算。

若宇文泰未死,便随其入蜀,宇文泰作刘备,他赵贵当个蜀将,若宇文泰已死,也能投效南梁。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赵贵一人,六柱国都是斩首计划的知情者,左右两路抛弃步卒,只领少量骑卒与众将校逃亡。

西魏这一役几乎调集军中将领,除六柱国以及与宇文泰奔逃的宇文护、尉迟迥等人以外,武川籍将领还有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导、同族宇文贵、外甥贺兰祥,心腹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韩果、若干惠、王德等。

非武川籍将领亦有王雄、韦孝宽、辛威、梁椿、刘亮、田弘、赫连达、常善、怡峰、蔡佑、李远、豆卢宁等人。

在大势倾颓的时候,地缘出身往往决定了态度,武川籍将领纷纷向西奔逃,他们之前早有决意,若事不成,即往陇山聚集,再做谋划。

非武川籍将领之中也有宇文泰的铁杆,试图前往陇山,但如李远、韦孝宽等京兆郡人,则在阵线奔溃以后另有心思。

若宇文泰保得住长安,李远、韦孝宽这些关中土著,自然会为他献上自己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