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州试(第2/2页)

例如他为明年三月京试准备的策问大题,就是向各科应试学子求策改革。

而聪明人,如崔赡、王晞等,其实都能猜到这一点。

高澄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以求富民强国,又规定京试以策问为主,凡是带点脑子,多少都会往这方面下功夫。

对于这种情况,高澄也能预见,但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考生们对有关改革的策论多做准备,答题时便能给出更好的建义。

否则在考场的短时间内,回答策问时,要做到言之有物,合乎情理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真正具有可行性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这也是因为高澄力主改革,这一科的策问题目才比较好猜。

到了往后,除非发生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否则策问题目很难被押中。

而真正有了这样的大事发生,考生们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准备后,在答卷中积极建言献策,对于国家来说有利无害。

毕竟能走到最后一步,自身才学肯定不会有欠缺的。

当崔赡自信满满的收笔时,时间还有许久,他又审视了一遍,这才将试卷递交给站立在身后的戍卒糊名。

戍卒糊名之后则将试卷转交给在场的两名高澄亲卫,待收集的试卷达到一定数量后,他们再打乱次序,这一过程中,考官不被允许参与其中,甚至考试期间不许走动,就是担心他们牢记某一考生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