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奴隶与耕牛

高澄在信都游历乡里,体察民情,耗费了太多时间,但也并非没有收获,以冀州为模版,多少增加了对这一时期底层民众的了解。

毫无疑问,田亩分配是所有人最关心的事情。

东魏承袭北魏旧制,十五岁以上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女子二十亩,但实际落实时,通常因考虑休耕轮作,故授田时—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两倍,即男丁授田80至120亩,女子授田40至60亩,也称“倍田”。

历史上,至北齐立国,虽然东魏西部遭遇巨大破坏,连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但还是减少了分田数额,由男丁80至120亩,确定至80亩。

而更关键的一点是将授田年龄由15岁提高到了18岁,北齐在12年后建国,已经面临不小的人口压力。

而到了隋朝初年,在狭乡地区,男丁更是仅授田20亩。

不同时期的土地兼并方式,也有不同。

北魏、东魏、北齐民众私有的田亩仅男丁所授20亩桑田为永业田,可以流传子孙,其余都是需要归还国家。

法令明确规定永业田不允许买卖,因此这一时期的土地兼并,以奴婢授田与耕牛授田为主。

奴婢授田等同良民,在东魏治下,男仆得80至120亩,另有桑田20亩做永业田,女仆授田40至60亩,麻田5亩。

每头耕牛授田60亩,每户限4头,即240亩。

这就是目前高澄所面临的土地兼并方式,世家大族依靠奴婢与耕牛占有大量田产。

而依靠门阀上位的隋唐最终废除了奴婢与耕牛授田,但到了唐朝却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

允许永业田买卖。

因而唐朝土地兼并方式则以世家大族积累私田,即永业田为主,最终导致公田越少,而私田越多,最终引发均田制的崩坏。

北魏至北齐世家大族依靠奴婢耕牛获得大量土地,但说到底,这些土地属于国有,而永业田的兼并则属于土地私有。

高澄现在面临一个窘境,人口越多,人均分得田地越少,百姓越贫困,也更容易卖身为奴,从而使得田亩更向世家大族集中。

改革税制,由按户收取人头税改为按人收取人头税,效果有。

按户收取人头税的唐朝15年新增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按这样的速度换算,人口翻倍25年足矣。

而高澄所要效仿的汉朝,人口翻倍却需要38年时间,足足能够延迟13年。

改革税制从来都只是延缓人口增长速度。

汉朝除了因对外扩张,穷疯了的汉武帝将幼童的人头税提前到3岁,其余都定在了7岁,这也是考虑到了古代婴儿夭折率的问题。

人口税并非从出生就开始收取。

改革税制,同时配合废除奴婢、耕牛授田,让世家大族的畜奴行为除了个人享受之外,得不到任何利好。哪怕高澄将奴婢的人头税设置极低,也能逼迫世家大族大量释奴。

高澄管不了后世子孙怎么做,但在他的执政下,废除奴婢、耕牛授田,维护永业田不得买卖的制度,就是对土地兼并的重拳出击。

这一行为不能等到统一全国再开展。

必须在掌控力度最强的关东开展,将来陆续吞并其余地区,便能自动纳入关东体系。

真要等将来统一之后再实施,所面临地将是全国性反对,叛乱也将周而复始。

特别需要提出一点,按户收取的人头税税额与按人收取人头税税额不同。

按户收取,每一夫一妻每年收布帛1匹。

(汉朝时一匹布大概300钱,唐朝贞观年间一匹布大概360钱,没查到北魏至北齐的数据,就以300钱为算。)

恢复汉制,按人收取,以汉朝人头税最高的汉武帝时期为例,成年男女每人每年120钱。

即一夫一妻每年240钱,这意味着在孩童长到7岁缴纳20钱的口赋以前,所需缴纳的税额是要低于按户收取。

也相当于三个孩童7岁以后,所需缴纳的赋税才与按户收取相同。

而前7年,每年可为百姓减税60钱。

因此税制改革,对于拥有子女不超过三人的夫妻,几乎没多少影响,甚至还能给她们在前7年减轻负担。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生小孩跟产猪崽一般的人家,但他们享受7年减税的同时,也只需要熬过剩余8年即可。

高澄回到府中,当即写信对税制改革与高欢做具体汇报,之前的沟通已经得到了对方同意。

在税额上,高澄效仿汉武帝,十五岁以上成年人,人均120钱,但在儿童口赋,他提升了20钱,即40钱。

养育三个子女,前七年每年节省60钱税款,后八年相较于按户收取增加60钱的税款。

换算下来,一夫一妻在同一时期养育三个子女成年所承担的税额不变。

与高欢详尽说了这些,便开始着重提起废除耕牛与奴婢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