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又一年(第3/3页)

柳应渠愣住了,摸了摸自己脸颊上的牙齿印,身上像是有火在烧,手指也在发烫。

大昭又往前走了一年,昭烈帝给朝臣们放了一个为期半个月的假,内阁大臣们纷纷上奏谴责昭烈帝胡闹,柳应渠却是十分积极的站在昭烈帝这边。

最终还是苍蝇扭不过大象腿,昭烈帝趾高气昂的带着半个月的假期从龙椅上走了。

柳应渠下朝后还未离开就被太监叫着走了,小太子喊道:“夫子!”

“参见太子殿下。”柳应渠拱手。

“夫子去修路了还未看我们的作业。”

柳应渠从脑子的一个疙瘩角落里把给小太子他们布置的作业拎了出来。

“秋收到了,我们也把三根稻草收割了,稻谷还留着。”小太子高兴的把自己装在小罐子的稻谷拿了出来,萧寒和王景也不甘示弱的拿了出来。一根稻草也没有多少稻谷。

柳应渠笑着看了他们的稻谷还拿出来捏了捏,让三个小矮子都觉得被重视了。

“做得不错,我给你们甲等。”

小太子他们也是有考核的,听见柳应渠的话,三个小矮子都神色飞扬起来了,甲等耶!

跟着柳夫子就是好,不向其他夫子给个分扣扣搜搜的。

三个小矮子甜甜的喊道:“柳夫子新年快乐。”

柳应渠老大欣慰。

然后三个小矮子说:“大人应该给小孩子压岁钱。”

柳应渠:“……”

会谢。

面对三个小矮子目光炯炯的眼神,柳应渠从自己的荷包里拿出了银子给三个小矮子,三个小矮子有些高兴。

半个月的假期柳应渠过得很快乐,他陪着老婆哄哄老婆,然后就去上值去了,他发现昭烈帝争取了不少权益。

比如早朝三日一开,不用每日早上四点起来上朝了,柳应渠心里十分感动,这样的老板必须拥护。

和其他的老臣打嘴炮的日子过得很快,马上就到了三月份。

柳应渠才和朝廷上的世家大族们打了一场嘴炮,柳应渠拱手:“请陛下容臣禀,改革税收迫在眉睫,泱泱大国岂能容小人作祟,让本应该落在陛下的钱落到了小人的口袋里。”

“臣以为按照人头税来,以前军饷税,天灾税,还有房税等一些杂税。应让户部把从京城开始丈量土地,把以前隐藏起来的百姓登上户籍。”

“从长远来看税收会有大的增长,税收取之于民用于民,不能让其他人在大昭身上吸血。”柳应渠铮铮有声。

有的大臣两眼发黑。

“陛下,柳大人此举不妥,国库欠收,要是减轻税收,西北还要打仗……”

“朱大人,今年的账目想必户部尚书已经整理好了,我们大可不用担心。臣记得以前有很多地方的税收还未收上来,要是按照人头税来可能还会有增长。”

柳应渠也不是求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他风度翩翩道:“陛下,我们可以设置一郡让他们先推行,如果效果好再推行到大昭全境。”

“柳卿说得有道理。”昭烈帝神色一动,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那柳卿认为哪一郡最好。”

柳应渠说道:“海朝郡。”

海朝郡灾后重建,又被杨阁老上下清理了一遍,正是地方势力弱小的时候。

有人本想跳出来一听是海朝郡又熄火了,海朝郡灾后重建能有什么税收,他们等着看柳应渠的笑话。

有想得深远的官员本想阻止,结果昭烈帝已经一锤定音了:“就依柳卿所言。”

……

下朝后柳应渠走在台阶上才走出了金銮殿还未出皇宫,陶然飞奔的跑过来了:“柳兄,清梧要生了!”

众人就看见刚才还在金銮殿上舌战群儒的柳应渠,面色一惊,脚步飞快的跑了。

然后沈忧也匆匆的离开了。

柳应渠赶到家里的时候,已经听见了沈清梧的声音。

柳应渠立马上去:“清梧,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谭大娘和沈父都松了一口气,两个人都是在踱步焦急的在外面等着。

还好产婆早就准备好了,沈清梧也养得好,没一会儿就生出来了。

沈清梧的声音也没了。

产婆从里面喜气洋洋的出来,柳应渠还没管去看孩子首先去了产房。

“柳大人,产房不吉利!”产婆愣了一下立马说道。

“我就喜欢在里面待着。”柳应渠冷硬道。

哪有人喜欢待在产房里的,产婆吃惊还是抱着怀里的小少爷。

柳应渠走进去直奔沈清梧的地方,他那么大的人从来没有手抖一下,家国山河都没有压倒他,他握着沈清梧的手都在抖。

“清梧……”

谭大娘抱着孩子轻轻的哄着,沈父走了进来,他看见柳应渠用帕子给沈清梧擦脸上的汗,脸上的表情……

沈父想了想他没去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