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第3/4页)

“我想快些成亲。”

他的声音哑的好似寒冬腊月里的枯枝一般,他掐着施玉儿的腰肢深埋在她的颈间,尽情地诉说着自己的不舍。

他的唇齿厮磨在颈间有些痒意,施玉儿腿一软便伏进了他的胸前,呼吸渐渐有些急促起来,只能仰着一张玉颜轻声催促他,“上朝会迟到的。”

春宵未至,沈临川亦是无奈,只能又咬了下她的唇,然后从窗子里翻了出去。

窗外的夜很黑,沈临川走出两步,再回头望去,见到施玉儿正弯着眸子笑,灯火微暖,连带着心头也不禁生出欢喜来,掩埋了方才的失落与难舍,揣着暖烘烘的心头往回走。

另一边,沈母也将窗子放下,不由得对着身旁的眠心笑道:“你瞧,我就猜到这小子跑过来了。”

“唉,我也想让他们小两口早些成亲,咱们府上好久都没有喜事了,”沈母吹了吹茶盏里的热气,漫不经心问道:“望渊那小子和郭家姑娘还在联络么?”

眠心是跟了沈母二十多年的丫环,也是看着府中两个公子长大的,此时闻言面上也露出一些忧愁来,替沈母打着扇子答道:“截到了两封信,虽不如从前多了,但到底情意还是在的。”

“从前我便劝过望渊,他不听,我这个做娘的也没有办法,”沈母眉间轻蹙,叹出一口气来,“我们沈家可以接受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儿媳,只要乖巧听话,他们夫妻二人和睦便好,只是……一个罪臣之女,且是大伯亲自将她全家送上断头台,那能行么?”

她望着屏风上绣着的雀儿,脑中胀痛不已,揉了揉额间,说道:“我知晓对不住望渊,故而自小从不拘着他,只希望他能活的自在些,也不求他如兄长般做到如此,只是此事若我不管,只怕日后会惹得他们兄弟之间产生间隙。”

“那郭家女儿,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在杀了她全族的人家中苟活?”

若郭秦二家不亡,亡的便是他沈家。

眠心一时间无言,顿了片刻,她忽然之间问道:“夫人,二公子和郭家姑娘之间的来往,难道郭家人不知晓么?我们替二公子瞒着大公子,这恐怕也满不了多久了。”

“莫慌,”沈母的眸中划过一丝精光,指了指窗外和房梁,笑道:“难道你真的以为这府中的大小事能逃出临川的眼睛么,望渊送出去的每一封信件我都亲眼过目,郭家姑娘送进来的我也都知晓,临川既然愿意纵着他们,便说明他心中自有决断。”

“对了,”沈母饮下一口温茶,说道:“那郭家姑娘虽为嫡女,但舅家无势,父亲宠妾灭妻,大抵也和家里没什么感情,或许也过的辛苦,旁的再多我也不知晓了,若是那郭家姑娘识趣,日后还有得看。”

蝉鸣忽起,丝丝暖风催人眠。

施玉儿今日这一觉睡得格外踏实,次日晨起时方卯时过,但却觉得浑身舒坦得不得了。

静湖带人来为她洗漱,含笑道:“姑娘昨夜睡得可还好?”

“都好,”施玉儿任由她们为自己梳妆,时而望一眼镜中人,笑道:“沈临川出去了么?”

“大人寅时过便入宫去了,比姑娘还早一个时辰,”静湖细细梳着她的黑发,轻声道:“虽说是寅时入宫,但我们伺候的人都知晓大人每日寅时方到便醒了,去书房呆上一个时辰才走,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兴许与姑娘成亲之后会变一变。”

“变一变?”镜中女子的眸中划过一丝羞赧,又似不安般揪着自己的衣袖,待到耳垂之上被挂上一珍珠耳铛之后才小声启唇问道:“这是好还是不好呢?”

闻言,静湖有些忍俊不禁,将唇脂拿出挑着颜色,笑道:“自然是好事,大人与姑娘过得好,难道这还不是好事么?”

原来是这个意思,施玉儿放下心来,待到梳妆完毕后对着镜子看了看,镜中人巧笑嫣然,花颜娇艳令人难以挪动目光,耳上珍珠更添灵气,担得起一个姝色无双。

静湖扶着她起身,“姑娘,先去用早饭罢。”

施玉儿点了点头,一开门,却看见一玄色衣袍男子立于门前,见她出来,便转过身来,露出一张英气的面颊来,沈望渊笑了笑,唤道:“嫂嫂。”

“二公子,你怎么来了?”

兄弟二人生的有几分像,但却又不像,气质上天差地别,一人是冷冽从容的丞相,一人则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哥让我带着嫂子去京里逛一逛,”沈望渊挠了挠头,才不说这是自己昨日缠了大哥许久才缠来的机会,“哥说若是嫂子想买什么便直接买好了,无需顾及花费,这相府的银子随便你花,只要嫂嫂你高兴就好。”

闻言,施玉儿抿唇笑了笑,“府上什么都有,伯母前两日令人替我做了许多衣裳,首饰也有许多,我倒是什么都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