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第2/4页)

施玉儿用指尖戳了戳那红彤彤的荔枝,心中觉得奇怪,分明红的艳丽,哪里有一丝绿,叫这个名字可真奇怪。

荔枝她听说过,却没吃过,纵使济州在南边一些的地方,她也吃不起这些金贵物,只听说过,如今一见,却觉得好似没什么奇特之处,表皮粗糙还有花纹,尚且不如旁边的樱桃看着可口滋润。

静湖见她好奇,于是从一旁取出一琉璃碗来,双手捧过挂绿,用银刀在其上破开一个小口,霎时间便又甜腻的汁水涌了出来,淌进琉璃碗中。

施玉儿见着那粗糙的表皮之后的白嫩果肉,心中不禁感慨内里之乾坤,等到一整个果肉剥出之时,便见那白嫩嫩圆溜溜的荔枝肉躺在琉璃碗底,散发着甘甜。

她将宽袖挽起,拈起银叉将果肉叉起送入唇中,双眸不禁微微睁大,待到吐出一个小小的核来时,才道:“很甜,还有些涩,奇奇怪怪的,但是还怪好吃。”

她的眸里有一丝疑惑,刚睡醒的缘故鬓发微乱,静湖在心中感慨了一番她的容貌,便又要去拿另一颗荔枝,“奴婢将另一颗也剥开,这物禁不住放,过不了一夜便要变味。”

施玉儿忙按住她的手,将另一颗荔枝放进一个干净的白瓷杯里,问道:“你不是说这荔枝是宫里娘娘都没吃上的稀罕物么,那沈临川吃了吗,伯母呢?”

“没呢,”静湖知晓了她心中所想,于是答道:“挂绿荔枝送来京中不易,仅有两颗,大人是紧着您的,夫人从前随老爷去岭南时贪嘴,荔枝吃多后来嘴里生了燎泡,便再也不吃了,您尽管放心吃便好。”

施玉儿看着最后一颗荔枝,又看了看天色,想了想,将白瓷杯放到自己怀里来,“那我要留着给沈临川吃。”

“大人入宫去了,不知何时回来,施姑娘先将荔枝放着吧,等到大人回来了,奴婢会第一时间告诉您的。”

静湖笑了笑然后恭敬退下,转身往沈母院里而去。

正值暑热之际,沈临川喝了许多水仍然觉得燥热,在御书房坐了许久都是眉头紧皱,惹得一众议事官员届时小心翼翼,唯恐说错话。

“陛下,东宁水灾之事中东宁县令孙珪功劳不可谓不大,若不是他在朝廷赈灾粮下来之前便开粮仓,之后更是亲领县中壮年去修固河堤,不然事情绝不可能这么快便平息下来。”

“此次东宁县之事孙珪的确居功甚高,依朕看,不如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将此人调任沧州任知府,其它赏赐由礼部安排,不知沈相以为如何?”

南沧如今已经逐渐不再那么依赖沈临川,在遇到事情时也能独自决断,此时他来回踱着步,似乎有些焦虑,听完诸位大臣答话后便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听他询问,沈临川放下手中茶盏,淡淡点头,眸中露出一丝赞赏,“如此也可,只不过先莫透出升迁之事,以免人心浮躁,也可考察此人心性,看是否能担大任,日后再勘重用。”

“的确这样可行,”南沧点了点头,挥手将众大臣遣散,沉吟片刻,说道:“沈相,之前探子来报郭家私下进行人口买卖之事朕已经得出一些线索,根据朕派下的人查出的结果,郭家此事与当地的商贾有关,但这些商贾大都老奸巨猾,怕是一时半刻得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不急于这一时,之前秦家的事情已经让他们有所忌惮,我们只有在明面上将重心转移,才能不打草惊蛇。”

“商人重利,”沈临川摩挲着杯身,长睫垂下,语气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此时他微微抬起首来,将手收回袖间,目光落向罗圈椅上的金丝莽纹如意纹坐垫,淡声道:“能做出此等丧尽天良之事的人大抵也不在乎什么身前身后名,那除了利益之外,他们最重视的是什么?”

“命?”南沧唇间唛濡着,坐到沈临川对面的椅子上,眸中布满纠结与迷茫,此时抓着头发,颇为苦恼般说道:“可、若是真的以命威胁,那该杀多少人,我们定然不能直接杀了直接与此事有关之人,只能威慑他……”

威慑?拿什么威慑,酷刑还是什么?

在得出消息之前,得杀多少人用多少酷刑才能撬动那些人的牙关?

“皇上,他们以人命换利益,若是不尽快将此事解决,每日该有多少无辜的人被拐卖,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沈临川望向他,语气里满是冰冷与果决,“切莫因小失大优柔寡断。”

“在得到消息之时,皇上就应该使些法子将事情逼出来,而不是等到如今再来问臣,”他的话字字珠玑,丝毫不顾小皇帝已经苍白的脸色,“您可知道在您探子来回的时日里,又有多少人惨遭毒手?那些人又敛了多少不义之财?”

见到南沧紧咬着牙关眼眶通红,沈临川却从容地从袖间拿出一封信件,寒声道:“再无下次,臣不可能一直跟在皇上的身后解决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