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2/2页)

“蒋公子,我们三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实在不敢胡乱担保,万一出了事我们也担待不起。”许清元尽量摆出一副胆小怕事的模样来,但说的再好听,也是拒绝。

蒋怀玉急的不行,说话都颠三倒四起来:“我……我……一定……我……将来……会……报答……你们!”

艾春菲也含着泪扯了扯许清元的袖子,面露不解。

看着艾春菲的样子,许清元突然笑了一声:“呵呵,其实蒋公子很会讲故事啊,看把我们小妹感动的。”

会讲故事?蒋怀玉心中酸涩无比,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盖因这都是他的真实经历,他的血与泪,也是他从不敢对别人提起的伤疤。

许清元三人并未多话,依次起身离去,除了艾春菲一步三回头,其他两人都走的非常干脆。

陷入深切痛苦中的蒋怀玉,脑子里却反复响起许清元的那句话。

“我……的……故事……感动?”蒋怀玉喃喃自语了两句,突然微微瞪大双眼,随后,又像是下了一个什么决定一样,他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略驼着背朝外走去。

这件事过去后,许清元和晋晴波都没有太放在心上,她们忙着研究现任知府的文章、出题偏好,时不时聚在一起模拟考试,身体和精神遭受着双重煎熬,整个客栈弥漫着一种要死不活的气息。

每天下楼都能看见老板笑嘻嘻地靠在柜台旁边剔着牙看景,看的不是别的景,就是她们这十个饱受折磨的女考生。

众人都曾经听到过老板幸灾乐祸的话语:“哎呀,年年受罪年年考,还好我不用来这么一遭。”

许清元合理怀疑老板给她们优惠就是为了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不管多么难熬,终于还是到了府试的那一日。

大早晨起来,天还黑着,许清元一行女考生便结伴同行,向贡院出发。

大家除了提着灯笼之外连考篮都没有带,因为府试严格许多,不允许考生携带任何东西,笔墨纸砚,喝水饮食,都由府衙统筹提供。

一路上每个人的嘴里都念念有词,或是背诵或是梳理思路,没有一人敢怠慢轻视。

来到贡院门口,这里已经是熙熙攘攘,许清元她们按顺序排队入场,艾春菲却悄悄戳了戳同行的两人。

“姐姐们,那是不是蒋怀玉?”艾春菲小声嘀咕道。

许清元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身影确实有点驼背,挺像蒋怀玉的,看来他确实是个聪明人,懂得利用文人自视清高的性格去博取同情。

不过这跟她有什么关系呢,她只想好好考完府试,不求什么第一名,过关就好。

进去贡院,先走了一遍跟县试差不多的程序,接着拜见完知府大人,就被带到了属于她的号舍。

重胥府的知府大人名叫黄嘉年,今年只有二十七岁,听说他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是齐朝数得着的天才人物。他爹更厉害,黄尚书是三朝元老,儒学大家,朝中大半官员都要在他面前自称一句学生,他的权势用炙手可热用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不过想到刚才瞥见黄知府的一眼,她总觉得此人面色阴沉,没有太多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模样。

还是说这是他表现自己威严的一种方式?

这些也就是胡乱想想,跟她没多大关系,等到考试正式开始,她便全神贯注地读题做题。

府试一共考三场,分别考察帖经、杂文、策论,而考生们也要在号舍一口气呆上四天,除非特殊情况,一旦离开号舍范围等同于作弊,成绩全部作废。

第一场考的是帖经,之前县试也考过的,类似于填空题,非常考验基本功。好在许清元每天早晨都会按照遗忘曲线规划背诵任务,本场考试对她来说仍旧较为轻松,更多的是注意书写上的规范、美观。

保持适度紧张的状态下,她才能发挥的更好,因此许清元没有像别人一样做一会儿休息一会儿,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答至精神状态开始疲劳后才休息片刻,接着立马重新进入答题状态。且她中午是不吃任何东西的,为的是防止肠胃去消化食物,供血不足导致自己犯困。

到最终交卷的时候,许清元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但效果非常好,紧张又饥饿状态下她将每一道题都记得更为清晰,脑子里的答案像印章一般清晰、准确地落在对应的位置,反正她自己觉得挺满意的。

回到号舍,许清元咬了一口硬的剌嗓子的锅饼,吞下一口刚刚烧开的热水,吃到八分饱左右,见考生们差不多都已躺下,便也和衣而卧,沉沉睡去。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