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3/4页)

这么胡乱翻着,她在那浩瀚的英文信息中,总算看到了一个感兴趣的,是一家小型拍卖会的,那家拍卖公司大概在美国有十几家拍卖所,每年会举办不同名目题材的拍卖,而这次拍卖的主题竟然是名画主题。

下面有很小的英文字,列举了各样题材,在最后终于列有“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字样。

初挽看到这个,想着倒是可以去淘淘。

她虽然对书画说不上多精通,但是应该还是比这个时代大部分美国人强,兴许还可以捡到漏。

她想淘一件差不多的,能卖的。

来到美国后,她醉心于捡漏,现在买到了《独立宣言》,买到了紫檀画案,但可惜这两样她都不太舍得卖掉,《独立宣言》想等更好的机会,狠狠地捞一笔大的,至于紫檀画案,想干脆带回去,这毕竟是一件可以摆放在博物馆里的珍稀藏品,又是御用的,将来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时候恰好她拿到了驾照,当下自己开着车赶过去,没多久就到了。

她到的时候,拍卖会还没开始,只是预展而已,她先进行登记,登记过后领了牌子,之后便开始看这些拍品。

她这么走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特别感兴趣的,虽然有一些不错的画,但是从起拍价看,这里面没什么捡漏的空间,她买过来后,一时半会卖不出去还得占用自己的现金流。

现在她急需积攒更多的美金。

她转了一圈后,没看到中国画,便过去问了这边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反应了一会,才想起来,之后指了一个角落。

初挽过去那处,是一个偏僻的角落,只零星挂着七八幅中国画,不过这倒是一件好事,说明这家拍卖行对中国画不重视,很可能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

那就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对某幅画评估错误,看漏了什么。

初挽看了一圈,最后终于停在了一幅齐白石的画上。

这是一幅《年年有鱼》的小画,那画上的鱼儿笔墨精简,于方寸之间舒展畅游,神韵十足,明明是画鱼的精品之作,看样子应该是齐白石晚年的风格。

其实齐白石的画在美国很有名,早在1948年,美国《时代》周刊就曾经对齐白石做过报道,并梳理了齐白石家庭成员的珍贵照片。

以齐白石这样的热度,初挽能在美国这种小型拍卖会上捡漏的可能性并不大,他的画便宜不了。

不过当她看到这幅画的起拍价时,略意外了下,竟然只要一百美金。

这让她意想不到。

她再次看了看其它作品的起拍价,同样是中国传统画,其它同时代的画家都是一千美元起步,而齐白石的这幅画一百美元,显然大大低于它该有的地位。

初挽疑惑之下,再次仔细看了看,便多少猜到了。

这幅画中,利用水墨晕染的特性,渲染了鱼尾在水中摆动时的灵动感,而那些渲染的浓淡,由深至浅,逐笔依次叠加,倒是有些往年荣宝斋木版画的味道。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才被认为是仿品,以至于只订了一百美金的起拍价。

初挽看了那副画的角落,透过那层防护玻璃,细细辨认,最后终于发现,在那画的角落,署名之处,有一处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大匠之门”的印,这是没打印泥的,所以扣上去没什么颜色。

这其实是齐白石晚年独家防伪方法之一,自己刻印章,不打印泥。

这个也是后来她听一位书画大家总结齐白石晚年的几种防伪办法才偶尔知道的,现代的美国人应该不懂这个。

如果真要做假,犯不着在一件起拍价一百美元的画作上下这个功夫。

而且眼前这幅画的水平,是远远超过了荣宝斋木版画水准的。

初挽当又继续看了看别的,不过却一直留意着这幅齐白石画的动静,看来除了她外,没人特意在这幅画面前停留,可见没人关注过。

初挽耐心地等着,终于等到了两点钟,拍卖会开始了,这种小型拍卖会的规则简单,拍卖速度也快,锤起锤落间,就到了这幅齐白石的小画。

起拍价是一百美元,举牌一次是十美元,初挽先举牌。

她举牌后,有一个象征性地也举了举牌,她见此,略停顿了片刻后,才举了一百三十块。

对方坚持了下,再次竞拍,她再次举牌,如此之后,价格到了一百八十美元,对方放弃了,初挽成功。

这种正规拍卖会需要交税费和手续费,各种加起来大概也得二百出头了。

如果换算成人民币,这就是大概一千元人民币了,在中国也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

当然,还是初挽能承受的,即使真的是荣宝斋木版画,她也就认了。

拍卖到这幅画,她又旁听了其它画作的拍卖,顺便了解市场行情,一直到拍卖会结束,才驱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