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3/3页)

指望一个农民主动发掘一件陶罐的价值,找出来,跑到博物馆送给专家为国家做贡献,这是不可能的,别说没这意识别说不愿意出这路费,估计连功夫都不愿意花。

而指望一个博物馆专家跑到乡下挨家挨户去搜罗这些文物,更不可能,没那精力。

旁边陆老爷子笑叹了声:“我说老王,现在时代变了,改革开放了,咱们的有些观念,估计也得变变。”

王同志一直盯着那些红陶,他虽然并不懂具体文物,但是却也知道,以初挽的眼力界,那必然是正经龙山文化的红陶。

而这些龙山文化的红陶,却在农民的鸡窝里猪窝里躺着。

初挽能带来的,只有这么二十几件,但实际上,更多可能的彩陶或者其它珍稀文物,就躺在不知道哪个农民的鸡窝猪窝里。

他叹了一声:“之前我曾经想过,要多给文博系统拨款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

谁能想到,博物馆的专家竟然闹出大笑话,花费十几万元,收购了一堆假的!

他喃喃地道:“我们文博系统的工作人员,各方面功夫还是不到家啊!”

初挽却道:“王叔叔,恕我直言,眼力确实不到家,但是这个不能怪各位专家。”

王同志:“哦,为什么?”

初挽:“那是因为,我们的专家脱离人民群众太久了,钻到象牙塔里搞文物,这辈子没见过假的,反正闭着眼睛收,收过来就是真的,不需要费脑子,没经过市场磨炼,当然没有眼力界。”

王同志微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不过他却越发皱眉:“可是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提高拨款,提升专家们的水平,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陆老爷子笑了,他是何等人也,见识多,眼力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当年他也跟着初老太爷学过几个月古玩,当下也就道:“这件事,不是一个小事,需要慢慢思考——”

他指了指脑子,笑道:“想想现在的方针政策,从大的方面来解决问题,不然拨款再多,也是杯水车薪。”

王同志颔首,忧心忡忡,长叹一声:“是啊,总得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初挽见此,也就没再多说。

她的目标是希望推进国家对民间收藏的限制,但这绝对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凭着她耍几句嘴皮子就能实现的,这对于上层领导来说,必须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琉璃厂的陶俑被摔碎,王同志亲眼目睹一切深受震撼,他毅然拨款给文博系统,想让文物得到更大保护,这是他能在一定范围内做出的对策。

但是后面发生的一切让他深深失望了,十几万块钱买了一个笑话,也让文博系统的专家成为了永远的笑柄。

显然,王同志也应该在思索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自己适时地抛出这二十几个红陶,可以说,再次给了王同志一个思路。

这些,也许差不多够了,但是还需要时间。

需要一个思想转变的契机。

王同志这个位置的,自然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

她太过冒进,反而引起对方反感。

此时此刻,点到为止,接下来便不再提,品茶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