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2/4页)

说着,她就走到一旁,打开袋子,从里面掏出来那件武士佣。

大家看到后,纷纷表示:“没问题,这就是我们现在抢救收购的这一批,北魏陶俑,瞧,这眉眼,一看就带着游牧民族的特色,这是正品,没跑了。”

初挽道:“可问题是,我总觉得拿不准,就带着这个去找了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同志,请他们帮忙测一下,用的是一种先进的x射线检测法,人家拿着我手头一个北魏陶罐和这个对比,发现两个完全不是一回事,说我这个就是新仿,根本不是什么有年份的。”

大家伙一听,都疑惑起来,又仔细看了看:“这不对啊……可能对方的检测方法有问题吧?”

旁边陈专家听着,顿时皱眉:“看文物,还是得我们眼睛看,我们见识过多少文物,眼睛一扫就知道真假了,那些机器什么的,洋鬼子的玩意儿,都说不好怎么回事。”

初挽却道:“陈同志,我需要解释下,我现在用的这个测量方法,是国际通用的一种测定古董年份的方法。”

说着,初挽开始介绍了现在美国博物馆测定文物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并大致解释了原理,说起自己选取了一件北魏陶罐和一件现代陶罐做对比的测定方式,以及测定出的结果。

她这么介绍了一番,会议厅里文博系统的专家都泛起疑惑,毕竟这个东西听着好像有点道理。

岳教授点头认同:“初挽同学说得没错,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古学中,确实会用到这种测定方法,而且初挽用来做对比的陶罐出自北魏,如果两个物件同样来自北魏,北魏历时不过一百多年,两个物件年份相差应该不大,按说他们的成分应该有相似之处。”

岳教授的话,让大家心里越发疑惑,大家窃窃私语起来,心里也都开始打鼓了。

毕竟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几十个陶俑,这些如果都是真的,量未免有些大了。

为什么认为这陶俑必须尽快公款收购,那不就是因为稀缺吗,平时真没见过这么多。

现在突然嗖嗖嗖地买,一口气买这么多,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

可——

大家在这种疑惑中,很快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这些都是现代人仿造的赝品的话,那大家用公款收购了这些陶俑,十几万公款打了水漂不说,文博系统这么多专家的面,可全都摔在地上,摔个稀巴烂再被人踩一脚了。

感觉事情不能这么办吧?

宁同志听了初挽和岳教授的话后,也是神情严肃,他用手指敲打着桌面,皱眉沉思。

众人都屏住呼吸,不太敢说话了。

最后,宁同志终于看向初挽,微微点头,很是赞赏地道:“初挽同学,你能对事情产生怀疑并进行科学验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精神,这一点,我必须表扬你,这是我们文博系统该有的精神,所有的人都应该向你学习。”

在场众专家都是听习惯领导讲话的,一听这个都明白,领导的话最关键是后面的“但是”。

果然,宁同志继续道:“不过这个事嘛,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慢慢研究,你这个测试方法国外确实在用,但是你能保证你的机器一定没问题吗?你能保证操作这辆机器的实验人员懂得什么叫古董吗?”

两个问题抛出来,周围人纷纷点头。

显然这个时候,气氛瞬间被扭转了。

宁同志感觉到了,他面上露出笃定的笑,那是老神在在的把握感,他笑着说:“再说了,即使你的陶罐和陶俑都是北魏的陶瓷烧造品,但成分一定要一样吗?不同地区不同的年代,自然有不同的制作方法,景德镇的陶瓷用了高岭土还是其它普通土,那成分还不一样呢,你说这能是一回事吗?”

初挽:“宁同志,可能这里面有些误解,其实我刚才说的这个办法,是在陶瓷品的胎、彩、釉中分别取点检查,把里面分析出来的微量元素结果拿来和同时代数据库进行对比,虽然这个办法没法做到精准,但是同一个年代中的两件陶器,他们至少应该有一些相似之处,如果其中一件恰好和一件现代陶瓷品竟然有着一样的微量元素结果,那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宁同志听着,笑了笑,看上去对初挽的话并不在意。

他不动声色地扫过全场,可以感觉到,大家的反应都很好,显然大家都认为初挽在胡闹。

于是他非常满意地笑着,用笃定赞赏的语气道:“初挽同学哪,你虽然是个女同志,但你各方面都非常有才华,人也是聪明人,遇到问题爱钻研,但是呢……”

他叹了口气,才慢条斯理地道:“到底太年轻了,还是得慢慢磨练呀!”

众人纷纷点头,也有人开始笑着说:“初挽同志敢于提出质疑,勇气可嘉,后生可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