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3/6页)

莫老师听到这个后,神情凝重起来,他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

初挽旧话重提,说起这个考古发现的归属问题,莫老师马上警惕道:“这项考古工作,和中日调查队毫无关系,我现在马上陪你们过去看看情况,如果有必要,我们立即发电报给基地,请他们派出专家支援。在这之前,我们要对这个发现进行保密。”

当下,莫老师马上陪着初挽过去了那处挖掘的墓地。

按照工作流程,他们已经对附近的风沙进行了清理,并搭建了简单的障碍物来遮挡日照,免得日照对文物造成破坏作用。

此时,棺材已经裸露,但是并没有打开,宋卫国几个留守在那里看管着,并做进一步的摄影和记录工作。

莫老师到底经验丰富,他看了墓地情况,并研究了初挽发掘的陶瓷后,神情激动复杂。

显然他作为考古研究所的主任,他明白这精绝古墓意味着什么。

数年的调查性工作,对尼雅遗址的熟悉成功,让他瞬间明白,在这片已经被英国人日本人甚至德国人洗劫过的遗址上,他们数年辛苦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皱眉,踱步,在长达几分钟的思考后,他终于道:“要去和黄教授商量下,私底下商量。”

初挽一听便明白了。

黄教授是京大教授,他在三十年代就曾经参与过中外合作的新疆考古调查项目,他比谁都明白在这片戈壁滩上古墓挖掘的价值。

所以莫老师要先和黄教授商量。

但是这种商量是私底下,所谓的私底下,也意味着,这件事和中日联合调查队没有关系。

旁边的张书远听到,微皱眉,道:“黄教授那里——”

他这么说的时候,带着几分没有说透的犹豫。

张书远这么一说,在场的几个人便明白他的意思了。

这里面存在着一个非常微妙的情况。

这次黄教授深入尼雅遗址做考古研究工作,是和日本人合作的,日本人出了相当一部分经费,成果要和日本人共享。

他们培训班的调查研究是不需要分享的,莫老师要私底下联系黄教授,希望黄教授能在关键时刻拿一个主意。

这就意味着,要让黄教授出力,但是研究成果却不能算在黄教授头上了。

这对于黄教授这么一个热衷于新疆沙漠考古的专家来说,其实是有些苛刻和残忍了,很多考古专家也许埋首在田野里一辈子,也没什么大发现,这么一个可能非常有价值的发现摆在他眼前,他要出谋划策,却不能得到研究成果。

初挽抿了抿唇,没说话,在这种事情上,她也没有发言余地。

莫老师在几秒的沉吟后,道:“我和黄教授相交二十年,我既然说找他,那我就有把握,我知道他会怎么选择。”

张书远和初挽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莫老师径自出去了。

就在这天晚上中午,黄教授没吃午饭,和莫老师足足在营帐里聊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黄教授走出了营帐。

他走出来的时候,还看到了初挽,初挽冲他打了招呼。

黄教授望着初挽,笑着说:“好好干。”

只有三个字,之后他便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初挽再次看到莫老师,便见莫老师变得底气十足,他马上下达了指令,要求几个组员看护好这一处墓地,而他已经迅速地向中国考古研究所以及新疆考古研究所发了电报,要求紧急支援。

他小声对初挽说:“黄教授说了,不惜一切代价,迅速请求支援,以新疆考古研究所为主体,对古墓进行挖掘。”

初挽听到这话,便明白了,黄教授放弃了和那座古墓挖掘相关的任何研究成果。

初挽从营帐出来,路过吉普车,遇到了夏成槐,夏成槐看到初挽竟然出现在这里,也是纳闷,笑了笑:“初挽同学,你们挖掘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

初挽现在满心激动,不过那些激动全都压在心里,面上是没任何表情的。

她看了眼夏成槐,简单地道:“就那样吧。”

夏成槐笑呵呵地道:“悬崖勒马,赶紧换,也许时间还来得及!”

初挽懒得搭理,她脑子里正飞速地转着,接下来工作要怎么开展,必须尽快请专家支援,而且还得避开中日调查队的人员。

莫老师这时候发完了电报,从营帐出来,听到这话,顿时沉下脸来:“夏成槐同学,你先去忙你的吧。”

夏成槐一听,老大不自在,他觉得莫老师偏向初挽,初挽分明已经把他们的工作给搞砸了,今天二组那表情,简直愁死了。

他们这么一耽误,整个培训组四个不通过的名额估计都落他们头上了,到时候就听他们互相埋怨吧!

夏成槐笑了笑,扛着考古器材,哼着歌,过去他们的挖掘现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