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4/5页)

她又道:“我觉得我们既然组成这个队伍,那就是彼此信任,我们就是战友,而不是竞争者,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把工作做得最好,把其它组打趴下,全体组员一起通过考核,而不是内部倾轧斗争。”

初挽这一番话,说得大家伙赞叹不已:“初挽说得对,咱们鼓鼓劲,挖出点东西来,没准一下子,咱全体通过,咱们内部,不用计较这些!”

张书远听这话,也是感慨:“你说得对,是我思想觉悟低了,咱们就一起努力吧,别管怎么样,至少把这次的工作做到最好!”

当下一群人便开展调查,初挽这段时间一直在观察研究这一块,已经做了详细的笔记,她在笔记上留了一些线索,不过当然,并没有直接指明,她只是把笔记分享出来,大家伙一起研究。

尼雅遗址分布在尼雅河沿途约莫三十公里长的一片区域,宽度大概是五公里,目前考古调查组将这一片区域大致分为八个部分,调查考古队挖掘工作目前只是针对佛塔的区域进行,其他区域目前还未曾涉及。

而培训队员们的工作,则是在其它几个区域选取探方挖掘。

这天,初挽他们二组在张书远的带领下,进行了地毯式全覆盖踏查,大家排成一排,每隔一段站一个人,各自手里拎着编织袋,收集散落的陶片、石器以及其它各种可疑物品。

当第一天工作结束后,大家聚集在一起,对所搜集的物品进行分析总结。

这么分析了三四天后,各组陆续选定了自己的区域,这选定区域其实多少有些微妙了,大家彼此都是同学,关系平时也不错,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肯定都愿意选最好的区域,先下手为强。

夏成槐所在的三组选定了N.Ⅶ号区域,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个残破的浅平木碗,以及一些麦秸,他们觉得这里面可能是古代精绝国的粮仓。

而其它两个组也都陆续找到一些线索,商量探讨后选定了。

初挽等人在经过一番探查后,张书远的意思是选定93A7号房屋遗址所在的那片区域,那里残存着东西排列的干化葡萄树根部,以及看上去是搭建葡萄架的木桩,根据张书远的分析,这里应该是古代果园所在地。

如果能够对这里进行挖掘,兴许能分析考察精绝国的种植情况。

初挽却建议N14号区域,那一片看上去并不出奇,隐藏在红柳树和野白杨木林之间,还有一片低沙丘,初挽选定这一片挖掘的理由是,之前她捡到的一片陶罐碎片。

对于这个选择,其它组员都大惑不解,确实这陶罐碎片在尼雅遗址很常见,因为这样的陶罐碎片来选定挖掘区域,很可能一无所获。

不过初挽却有她的理由:“在尼雅遗址,虽然散落着很多这种陶罐碎片,但是仔细看,这一件和别的却不一样。”

她这一说,所有的组员都看过来。

初挽:“汉代的陶罐分为几种,他们日常用的一般是灰陶,灰陶结实耐用,是作为日常器具的,而这一片不是常见的浅淡灰色,而是黑色,这是黑陶,黑陶的烧造温度比较低,属于软陶,这种软陶虽然器型美观,但是容易破碎,日常用非常不方便,所以一般作为陪葬物。”

她这一说,其它人都意识到了:“你意思是,那一块可能有古墓?”

初挽道:“对。”

她继续给大家讲:“而且我们仔细观察上面的花纹,我们可以看到,胎体薄厚适中,这块的凹凸应该是残存的花纹,从花纹看,应该是变形弦纹。”

她这一说,刘开华皱眉:“弦纹?从目前挖掘的情况看,这边一般是虎豹文,以及一些带有中亚风格的花纹。”

张书远也道:“这弦纹,应该是中原地带的特色了。”

初挽点头,打量着那碎陶瓷片:“要知道,这里虽然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是我相信,来自大汉王朝的陶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享用的,大汉王朝制作精良的黑陶罐,想必在这里也是稀缺珍贵——”

她这一说,其它人陡然意识到什么:“你的意思是,这下面很可能是一个身份比较尊贵的精绝国人的古墓?”

初挽颔首:“贪心一些,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其它人也都兴奋了,如果真是陪葬品丰富的古墓,那可比一般的遗址挖掘要更有价值,一则古墓保存完好的话,里面陪葬品可能保持完好,二则古墓陪葬品可以集中反应当时的生活习俗以及生活习性。

而初挽他们选定后,也就迅速地做了探方挖掘方案并向培训队负责老师做了报告。

他们的探方挖掘方案终于出来了,其它组看到,也是好奇了:“那一块区域,我们去查过,没发现什么特别的线索。”

“你们怎么选了那一块?那一块不容易有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