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6页)

陆守俨便懂了,于是三舅妈进门的时候,他起身都没起身,只是客气地打了一声招呼。

三舅妈打量了一眼陆守俨,瞧他那个头,一看就不小,如今却是安分地坐在初挽家小木凳上,她也就笑着说:“你们早说,我给你们拿张椅子来,不然让贵客坐这小板凳,算怎么回事呢!”

初挽自然说不用。

三舅妈又道:“我是听说你比我们家初挽大不少是吧?”

陆守俨眼神淡淡地扫过去,道:“大几岁。”

三舅妈赔笑:“那挺好,那挺好,有本事,大几岁也知道疼媳妇,我们初挽命好!”

说完,自顾自拎着一个板凳坐下,便絮叨起来,说的却是最近她怎么怎么照顾老太爷的事:“你眼看要结婚,你走了,还不是得我照顾着。”

陆守俨便道:“如果老太爷喜欢,我和挽挽结婚后,把他接出去住,他不想的话,那挽挽可以先住这里伺候着老太爷。”

三舅妈一听,皱眉:“结婚后,还住在这村里,不合适吧?”

陆守俨:“嗯?不合适?”

他抬眼,望向那三舅妈,淡声问:“谁说的?”

三舅妈被他那么一看,心里也有些发虚,不过还是道:“你到底是城里人,不懂我们村里的规矩,我们就没见过这个理,嫁出去的女儿还住娘家,哪有这种事?嫁出去了,不可能再住娘家,对娘家兄弟也不吉利。”

初挽从旁笑了:“反正我也没娘家兄弟,我能妨碍着谁,至于表哥表弟,那也和我不是一个姓,谁能挨着谁?”

陆守俨却颔首道:“既然三舅妈这么说,也应该有道理,我确实住在城里,不懂村里的规矩。回头我问问村支书,或者去乡里县里问问,了解下我们村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吧。”

三舅妈顿时唬了一跳:“这,这哪至于,我就说说,一般都这样。”

陆守俨:“那就继续住这里。”

三舅妈讪笑了声,不敢说什么了,一时又小心翼翼的提起来初挽结婚的嫁妆,言语中很有些试探。

初挽道:“我们穷成这样,哪来嫁妆呢,也就拎两筐柿子了。”

三舅妈笑呵呵的:“那哪成呢,老太爷好歹以前也是阔过的,驴倒不散架,手缝里随便漏一点,就比一般人强,咱们初挽嫁人,又是嫁的这种好人家,咱怎么也不能太跌份,是吧?”

初挽听着,其实不想搭理她,正打算噎她几句让她赶紧走吧,谁知道这时候,就听“嗖”的一下子,一个东西带着风声直接飞过去了。

待到定睛看时,一根筷子直接插在了三舅妈脚底板那里。

也就是只差一个指头那么宽,就差点戳进三舅妈脚面了。

三舅妈缓慢地低头,看着那筷子硬生生进了磨得锃亮的硬实地面,关键外面露出的那半截子,正因为余力颤巍巍的。

她脸色煞白,坐在那里一动不敢动。

过了好半晌,她才僵硬地抬头,看向陆守俨。

这是陆守俨扔过去的,现在陆守俨手里只有一根筷子。

陆守俨很不经意地说:“好像有一只蚊子,失手了,没戳中,三舅妈,没吓着你吧?”

三舅妈站起来:“蚊子啊……那,那我还是先回去吧。”

说完赶紧跑了。

初挽耸眉,意外地打量着那筷子,之后看向陆守俨,不可思议地笑了:“你竟然还有这种本事?能玩杂耍了!”

陆守俨漫不经心地解释道:“在部队闲得没事练出来的。”

初挽起身:“我再给你拿双新筷子吧!”

吃过饭后,老太爷回来了,陆守俨和初挽陪着说了一会话后,老太爷便歇着去了,陆守俨打量着这屋顶,问起修房子的事来。

初挽其实不太上心,她知道自家太爷爷没多少日子了,自己结婚后也不会在这里住,犯不着。

当下就说:“石头都是从半山腰开采过来的,以前采的,年头挺长,现在没那么大块石头,再说也不好搬。”

陆守俨研究了一番:“其实上面应该用瓦片,做成瓦脊,这样雨水下来就能导流,不容易漏雨了。”

初挽:“哪那么麻烦,凑合住吧。”

一时问道:“你什么时候过去南口?”

陆守俨:“晚一会吧,反正那边也没什么事。我想去十三陵,你陪我上去走走吧?”

初挽:“好。”

于是和老太爷招呼了一声,陆守俨开着车,带着初挽上了永陵,路上还有村里出来放羊的,一群羊把路给挡住了,初挽赶紧打了招呼,才开过去。

路边是大片的柿子树,这个时候,正是枝叶繁茂的时候。

初挽看到,随口道:“到了秋天,这柿子就能红了,挺好吃的。”

陆守俨:“你们村这柿子树现在是个人承包还是村里的?”

初挽:“村里的,不过到了季节,都是送过去城里卖,过去城里不容易,柿子也不禁放,很多都烂地里,反正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