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4页)

老爷子因为约见一位朋友,也不在家。

几个人吃着饭,乔秀珺便时不时往初挽这边看。

初挽只当做没看到,该吃吃,该喝喝。

这么吃着时,乔秀珺突然叹了声:“我们家承运,我开始以为他是个没出息的,他现在在后勤干着,干不出什么花头,可真别说,最近好像遇到一个巧宗,估计能有一把好处。”

承运就是乔承运,她娘家兄弟。

冯鹭希听了,也就搭句腔:“这是遇到什么好事了?”

乔秀珺笑了:“说起来,这可是文化人才能懂的事,建昆是不是懂?”

陆建昆:“三婶,怎么了?”

乔秀珺:“那不是承运在大学做后勤嘛,结果认识图书馆里的主任,去年时候,他们图书馆被水淹了,地下不少书都发霉了,搁到现在,没法整了,那主任就说,要把那批书想办法卖出去,一口价。”

她叹了声:“本来呢,我们承运是想着有个巧宗,好歹捡个漏,可是咱没那眼力界,哪能碰到那种好事呢,自然没指望了!”

她这么说的时候,便瞥了初挽一眼。

初挽依然没理会。

众人明白她话里夹枪带棒的,但是也都没接腔。

乔秀珺继续道:“结果可倒是好,遇上这种好事了,我听说,那一批书,一口气盘下来,慢慢卖,肯定能挣,那都是多少年的书了,里面有不少是值钱的,绝版的!”

陆建昆一听就皱眉:“三婶,这件事,到底是什么路数,我们也不知道,还是别沾这个手。”

乔秀珺:“这就不用担心了,都打听得清清楚楚了,别的我也不问,现在就是得看看,里面到底多少值钱货。”

说着,她慢条斯理地掏出来一样东西:“瞧,我这是书单,都是线装书,一堆,别的还有呢!”

她这么拿出来,陆建昆只好看了看,一看之下,他也就随口道:“这个《伟人自传》是1943年延安出版的,估计升值不少,还有这个1948年的《鲁迅全集》也不错……”

那乔秀珺听着,连连点头:“那敢情好,那敢情好!这些书,估计都值钱!”

冯鹭希微蹙眉:“这种事,咱们这种人家别插手,不然别人还得说,咱是靠着什么关系拿的。”

乔秀珺:“是我兄弟自己做,这不就是让家里帮着看看嘛,我们肯定不沾手。”

说话间,饭吃差不多了,初挽和陆建静一起过去厨房收拾碗筷,这么收拾着的时候,两个人自然说起闲话,便顺嘴提起乔秀珺的事。

初挽道:“其实确实还不错,刚才我听大哥提起的那几个,都是解放前的线装书,这种民国线装书,差的话翻倍三五十倍,好的话能翻上百倍,况且——”

她说着这话时候,便听到外面动静,那是脚步声,蹑手蹑脚的。

她便笑着道:“再说了,他们大学的图书馆,我听说以前收集了不少好书,之前十年动荡,根本没人管,现在也没精力整理,放地下室被雨淋,就这么发霉了,这里头万一淘到一两本善本,那就发大财了。”

陆建静:“善本是什么?”

初挽:“就是那些校勘刻印都讲究的古籍,也不好说一定就有,但我感觉,十年动荡期间,那些书都论堆的了,这几年根本没人甄别,堆图书馆地下室的,应该能出几本好的吧,当然了要甄别这个,也得要眼力。”

陆建静听得叹息:“挽挽,你怎么什么都懂呢!”

初挽:“书画文房,这是杂项,我也就是略知道一些,真要让我看什么是孤本善本珍本,我可看不出来。”

陆建静:“你已经够可以的了,什么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么说着话,初挽隐约感觉,外面的人应该走了。

乔秀珺其实应该已经打算要收那一批书了,现在更是要下定决心了吧。

初挽倒是没扯谎,那批书,里面一定会有善本,眼力好的话能发大财,不过可惜,这种财,可不是一般人能发的,闹不好就把自己给掉坑里了。

乔秀珺非要往里面钻,她正好等着,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看热闹了

收拾完后回屋学习了一会,陆守俨回来了,说是要带她去文物商店。

文物商店下的门店,有经营字画杂项的,也有经营金石珠宝的,这次陆守俨开的介绍信是专门经营古代瓷器的悦雅堂商店。

最近因为琉璃厂东大街进行商铺改造,悦雅堂暂时搬到了北京饭店西楼大堂,当下陆守俨带着初挽,径自过去北京饭店。

两个人坐电车去,上了电车后,因为是工作日,这个时候电车上基本没什么人,正好可以坐在靠窗户的位置。

初挽掏出信封来:“七叔,我现在有钱了,这是二百块,还给你。”

陆守俨淡扫了眼她手中的信封:“哪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