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遇挫的小华(第2/3页)

春华的毕业生,出国的比例非常高,有人是毕业后直接出国,有人是工作几年后找机会出国,还有人是出国去读研然后争取留下。

按说这对华真行来说是个好消息,但那些人首选的目的地是米国,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留在东国可能都觉得屈才了,进而有种为国屈身的道德优越感。

这是一道选择题,至于几里国则根本不在选项中。

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春华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在下降。而且另一方面,已经出国留学的春华毕业生,尤其是在米国的留学生,毕业后的归国比例在不断上升。

客观上来讲,这是一个好现象。

但牛以平还告诉了华真行另一个数据,在米国的春华留学生毕业后申请工作签证的比例也超过八成,但近年来其中大部分人没有获得批准。

至于赴米留学的比例下降,也是因为米国方面对东国理工类学科留学生加大了限制。发生这一切的背景,其实是东美地位关系的变化,以及复杂国际形势。

随着米国的相对衰落以及东国的持续发展,米国将东国视为自身世界霸权地位的头号挑战者,展开了全方位的围堵和遏制。

米国所使用的手段包括贸易战、舆论战、金融战、军事围堵、科技封锁等等,中间还受到始料未及的世界性疫情影响。

所以东国赴米留学生比例在下降,已出国归国留学生的比例在上升。

生活在米国及其同盟国家的东国裔侨民,还受到了系统性的、有预谋的歧视和压制,包括舆论上的污名化,甚至时不时被打个闷棍、挨个冷枪啥的。

华真行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他入学时的大背景已然如此。

但是在春华校园里,还有不少学长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对东米之间的关系变化是持反感与失望态度的,因为自己赴美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被压缩了。

怎么办?要么另辟蹊径,去更容易去的发达国家发展,要么就在国内当精英阶层吧!

华真行在春华大学内多少感受到了这种氛围,而曼曼所在的平京大学,这等氛围则更加浓厚。

这也不能说是价值观教育的失败,因为春华、平京大学的成立,早在新东国成立之前,其价值观导向当初就是如此,现在的情况还比过去好了很多呢!

对于想挖校友去几里国这件事,华真行有时自己都觉得惭愧。

仅仅是春华和平京这两所顶尖大学,东国每年的经费投入折合米金就达到了一百亿。而几里国去年的财政总收入还不到二十亿米金,这还是已解放三年的新几里国。

几里国以举国之力,哪怕别的什么事都不干,也远远养不起这两所大学中的任何一所。

华真行去年通过约高乐卖了一千一百盒春容丹,收入折合三十多亿米金,超过了几里国的财政总收入,但也养不起一所春华。

华真行这三十亿米金,是欢想实业的收入,可以计入几里国的GDP,但与国家财政收入还是两回事。

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年财政收入其实都不超过一百亿米金。

现代世界高等教育的昂贵程度以及资源集中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小国而言,想创办春华、平大这样的高校是想都不要想。

这仅仅还是大学阶段的国家层面的教育投入,假如将这些学生的家庭投入、从出生后到小学、中学、高中阶段的综合社会资源投入,那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春华、平大尽管是东国最顶尖的高校,然而也仅仅只是两所大学而已。它们每年的毕业生,本科与研究生加起来,也就将将接近万人。

假如真有那么一个弱国穷国,拼了老命不要,全体人民吃糠咽菜还不惜欠一屁股外债,投入所有资源搞了这两所学校,每年也仅仅能培养出不到一万名毕业生。

但是这样的人才,有多少会愿意留在这样的国家呢?假如因为种种原因,其中大部分跑到海外发达国家去另谋高就,该国的所有投入就等于打了水漂。

个人行为不做评价,但这种事情的性质,实际上是对该国的财政收入、家庭财富、社会资源的一场洗劫。有些国家,就希望维系与固化这样的国际等级秩序。

有鉴于此,华真行要在几里国建立的高等教育体系,绝不能陷入这种模式。

这些都是将来的计划,眼下的现实状况就是,华真行挖不动春华的校友,包括尚在学习以及即将毕业的校友。

像春华博士王丰收、平大硕士司马值这种人,在几里国堪称凤毛麟角,加入新联盟各有其独特的原因。

其实王丰收早说过会有这种结果了,华真行却不信邪,总想自己试试,结果还是如此。至少暂时改变不了现实,哪怕他修为已突破也办不到,总不能搞绑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