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第2/4页)

“这布兜里的玉米,全都是大师精挑细选后让奴才带回来的,差不多里面有三十来个棒子,具体的产量有多少,眼下还不太清楚,因为后山菜地里种的玉米还没有老呢,玉米粒得长老,变得硬邦邦,用指甲掐不动才算是彻底长成种子了,到那时才能称重呢,如今掰掉只能吃。”

“这样啊。”

康熙点了点头,也学着福全的动作,三下五除二地将玉米青翠的外皮给剥掉,就露出了里面淡黄色的嫩玉米。

玉米粒整齐地排列着,触手光滑,色泽漂亮,远远瞅着像是莹润的玉石般,外表倒是看着比土豆和红薯都要亮眼。

除了最外面的表皮是绿色的外,内层的表皮则是偏黄的白色,康熙用手指摸了摸内层的表皮,发现手感摸起来倒是和纸的感觉差不多,但却比纸多了一丝劲道。

他又探着头往福全脚边敞开口子的蓝布兜里瞅了一眼,将手中的玉米棒子递给身旁的梁九功,出声叮嘱道:

“梁九功,你亲自将玉米送到膳房里,看着御厨们做,出锅后将这东西分一分送到两宫太后处,以及主位妃嫔,和保成他们兄弟姐妹们哪儿,让大家都尝一尝这玉米的滋味儿。”

“是,奴才这就去。”

梁九功忙颔了颔首,恭敬地双手接过康熙和福全手中的玉米,然后弯腰一把拎起蓝布兜就快步往外走。

等梁九功出门后,康熙才摩挲着圈椅的扶手,对着福全询问道:

“二哥,大师,身体可好啊?”

福全用手捋了捋下颌续起来的短须,边说边比划地笑道:

“皇上放心,大师的身子骨很硬朗,知道您打算建造西学学院和大清科学院了,大师很开心,当场就撸起袖子带着奴才去后山的菜地里掰玉米。”

“您没看到那玉米地,不知道情况,这玉米还挺能长的呀,叶子长得很长,玉米杆儿长得和奴才差不多高呢,大师还特意给奴才掰了一小截嫩绿的甜杆儿让奴才尝,那滋味倒是和甘蔗吃起来不相上下呢。”

“您别看就这一布兜的玉米,大师去年就是将这一布兜的玉米给剥成粒后,开春种到山地里后,长出来了一大片呢,从这点来看,这玉米的产量应该是不俗的。”

康熙看着自己二哥脸上满足的笑容,听到他们汗阿玛还给自己二哥掰甜杆儿甜嘴,心中有些微微泛酸,继而又端起茶盏,抿着茶水笑道:

“那山地比不上京郊皇庄上的土地肥沃,大师都能种出来一大片,看来这玉米是真得好种啊,一个棒子上能长出来这么多籽儿,即使扣除掉那些不会发芽的种子,想来这玉米只要好好伺候也是亩产千金的粮种呐。”

“皇上说得是啊。”

福全点着脑道,有些感概地说道:

”这西方虽是蛮夷,但那里的粮食确实都很高产啊,起码咱的水稻和小麦产量远远是达不到这么高的,他们那边有如此高产量的食材,怪不得西方人的个子长得那般高大呢,奴才都对那西方的情况有些好奇了,也不知道大洋彼岸究竟是个什么光景,咱这里是白天,他们那儿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白昼……”

兄弟俩说说笑笑着,转眼间从窗外晒进来的太阳光就慢慢开始西斜了,射在墙上的光斑也逐渐往旁边移动。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就到了申时三刻。

梁九功额头上顶着一层薄薄的西汗,手里拎着一个黄花梨木的三层食盒,迈过门槛,匆匆走进了御书房里。

已经从西方的粮食,聊到“海禁开不开”的兄弟俩循声立刻闭嘴,转头往门口瞧。

梁九功抬起袖子擦掉额头上的细汗,快步拎着食盒走上前,将黄花梨木食盒放在兄弟俩中间的高脚小方桌上,把盛在食盒里的煮玉米、洒着水果碎的酸奶冰碗,黄澄澄的玉米汤水,以及几盘肉干和小点心一一摆放在了桌面上。

“二哥,咱去净手吃些东西,等垫垫肚子,你再回王府里。”

康熙扫了一眼装在白釉菊花盘里的玉米棒子,已经被御厨给细致地用菜刀切成一截一截的小段儿了,闻着鼻尖飘过来的清香味儿,他也觉得腹部传来了几分饥饿。

福全瞧见康熙起身的动作,也忙跟着从圈椅上站了起来。

等到兄弟俩在梁九功的服侍下净完手,开始品尝玉米时,储秀宫里的众人也在悠闲地吃着下午茶。

皇贵妃带着三个小家伙吃白御厨做的酸奶水果捞时,御膳房里的小宫女恰好送来了装有新鲜美食的食盒。

等白露将食盒打开,晴嫣瞧见煮玉米时也被惊了一大跳。

“这是从哪里来的啊?”

“回娘娘的话,奴婢听梁总管说,这是一种叫做玉米的食物,是裕亲王从五台山上带下来的新鲜食材,皇上让膳房煮熟后,往各宫分些尝尝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