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3/3页)

随后在何柱儿的怀里,立马高兴激动地举起自己的两个小短手。

知道的人,明白他是在表示自己很感兴趣。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娃子,年纪小小就懂得了“投降”的精髓。

·

放牛·小·萌娃·太子,不仅从心底里想要积极应聘光荣地成为塔娜放牛班中的一员。

他甚至还想和塔娜打个商量,把哞哞借给他一下午,让他能牵到在御书房里兢兢业业的打工人·汗阿玛面前。

让他汗阿玛按照这个标准找,把哞哞的兄弟姐妹,都给他带回来。

他不挑,“弟弟、妹妹”他都爱。

然后就用他亮晶晶的瑞凤眼,一脸期待地看着塔娜,并一边挥舞着自己的小胳膊,一边踢踢自己的小短腿儿,像极了刚刚毕业的求职应聘者,尽力向老板推销自己。

给养牛老板·塔娜,展示自己灵活的双手、和满是婴幼儿软乎乎肥膘未来会长成漂亮肌肉的双腿,希望“老板”,可以让他胜任这个目前除了他也没有其他人稀罕的职位。

有话说:

【注释1】

【摇椅的出现远在摇篮和摇摆木马之后。15世纪出现了摇篮,之后又有了摇摆木马,而直到18世纪,摇椅才被正式发明出来,在这之前,还没有人想到要为成年人发明这种可供放松的家具。历史上能找到的最早的有摇摆动作的是炼金术符号,一个雌雄同体的人站在弯弯的月亮上,出自1625年德国人的木版画。也正是由于人类摇摆身体的本能,摇椅被发明后就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推崇,美国总统、毕加索、马克吐温等许多名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摇椅,因为这种放松的方式不仅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同时还能降低血压,放缓呼吸甚至能锻炼身体的平衡性,到了1787年,摇椅(Rocking Chair)一词被正式收录在牛津词典里。】

来自百科,前面好像发过一遍,不重要了,我再发一遍~

【注释2】

【向日葵约在明朝中期传入中国,除了东南沿海一路外,还有可能自西南边疆传入。而对向日葵最早的性状描写是明代万历47年(1619)姚旅的《露书》:“万历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傍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

该书中尚无“向日葵”一名,只在“花谱三*菊”中附“丈菊”,原文如下:“丈菊-名本番菊-名迎阳花,茎长丈余,秆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分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中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堕胎”。

“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成书于康熙27年(1688)《花镜》载:“向日葵……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其实向日葵不止在清代前期,有清一代也主要作为观赏用植物,清代各地方志也都将向日葵列于“物产·花类(属)”中也能说明这一点。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道光25年(1845)(贵州)《黎平府志》首次将向日葵同时列于“果之属”与“花之属”中。清末《抚郡农产考略》在“葵”篇中记载了向日葵,“墙边田畔,随地可种,生长极易”,说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没有形成规模栽培,没有出现在大田,只是作为副产品零星种植,其中“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钱,子可榨油”,是葵花子可榨油的首次记载,可见向日葵榨油同样较晚。最早记载葵瓜子售卖的是《植物名实图考》:“(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头晕,滇、黔与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

晚清葵花子开始作为西瓜子的替代品,逐渐在零食瓜子中有了一席之地。

民国19年(1930)(黑龙江)《呼兰县志》载:“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这是向日葵大面积记载的最早记录。自此以后,向日葵在充当果品、榨油等方面异军突起】

本文私设,目前向日葵、番茄、辣椒等都还是观赏植物,所以如今恢复末世记忆的晴嫣虽然想起来这些,但是却没有吃过~

【注释3】牛鼻环的作用来自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