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3/4页)

熊掌被献至皇帝面前,他还未品尝便感叹道:“你能有如此孝心,可见寻常不止贪玩好动去了,你的师傅很是用心,你也没有辜负朕的寄望。”说罢由左右试菜布菜后品尝,又赞叹鲜甜厚润,免不了再夸奖越王一番。

越王是喜怒皆形于色的个性,此时得到褒扬,更是春风得意,将余下自己所猎之物一一进上,每个都详细介绍一番,他这次收获颇丰,又有圣赞,多余菜色由圣上赐下列席品尝后,众人也都交口称赞。

卓思衡分到一份炙烤野山羊,可是虽然味道丰富且香气四溢,但卓思衡还是怀念在杏山乡吃过的烤羊,即将烤熟的羊肉用烧酒再淋一次,表面燃起火苗将烤出的油脂变成焦化的脆皮,辛辣粗犷的香气不是眼前静心烹调的佳肴所能比拟的。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牵挂即将被吊打的太子而导致如此美味都索然无味。

花了好长时间,越王才将战利品展示完毕,他收获够了赞誉,那份快活的自得倒比他实际年龄更像个孩子,卓思衡忍不住想,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孩子不像自己,所以皇帝才会如此抬爱,也不吝赞美。

但太子也不像皇帝啊……

卓思衡看着微笑且满足的皇帝仿佛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在感慨儿子的成长,心中不免有些不平。

其实本该太子率先进献的,怎么现在还不见这孩子的人影?

“我也给父皇准备了进上!”

稚嫩童声适时遮掩住卓思衡所心焦之事,赵王双手捧着一个小小木盒有模有样半跪在皇帝面前。

“你也去打猎了不成?”

随着皇帝这一问,大家也都笑了。

赵王一点也不怯场直声道:“没有打猎就不能进上了么?儿臣在附近摘了野花椒!”

他自己去到皇帝身前,垫脚给一盒花椒放到桌上,皇帝见了大笑道:“这个朕只能领受你的一番孝心,然而只有佐料没有菜色,却实在下不去口啊……”

上到皇后和长公主,下到其他列席之人,都是言笑不迭,倍感轻松。

赵王听了这话却一本正经摇头道:“父皇此言差矣,儿臣以为,父皇每日和大臣们言政事,然后才来陪伴儿臣,所以大人们就该送大菜,儿臣送小料足够了。大菜是宴席之上的必需品,就像诸位大臣是父皇所掌天下之贤能,不可或缺,儿臣嘛……这花椒给父皇的菜里添味道,儿臣就只管给父皇的日子添点乐趣就足够了。”

一番稚语童言却惊艳众人,连皇帝都难掩惊叹赞美的目光,点头道:“好!朕缺了你,岂不是佳肴无盐?”

赵王素来以聪睿闻名,只是多在亲贵之间传言,臣工之际不过只是闲谈听闻罢了。今日大家却都深感百闻不如一见,赵王不过七岁,便已有此虽是小儿之言但深思亦有哲意道理的话语,许多人心中便又觉得赵王如此显能再加之皇帝的宠爱,他日或许……

四下有人飞快交换眼神,但最终,所有人的私心都化作一句句对赵王殷切的赞美。

坐在前面的卓思衡一面觉得赵王可爱聪明,一面又松了口气。

还好太子没有只送那些山珍之类的东西,否则岂不和赵王一个小孩子送来的东西一样?如果真是如此,那太子是必然要经受责备的,在旁人眼中也会显得格外无能。

真的好险。

不过如果太子再不来……可能会更麻烦。

终于,在卓思衡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马上要蹦出来后,太子姗姗来迟。

皇帝刚得到了两个儿子不同风格的表孝进上,心情似是大好,也没责怪太子迟来,只问道:“先前你说要晚到片刻,是去做这个了么?”皇帝看了看太子双手捧着的木色托盘,上面盛放着一个双耳蜜瓷豆,“这是你的进上?”

“正是。”太子将容器放在皇帝面前,亲手掀开道:“这种江鲫鱼汤不同于父皇平日御膳里的鱼汤,父皇可饮汤一试。”

相比于越王的丰盛华丽与赵王的可爱讨巧,太子所献似乎比中规中矩还少了点巧思,不过皇帝并未有何神色,尝了口后却赞道:“果然不同,虽鱼小但汤浓且香美,鲜味更甚。这是你自己自江中钓的?我以为你去林中狩猎,会带回些山兽美味,没想到还有水中珍馐,也是用心了。”

太子笑道:“江中垂钓对儿臣来说太难了。不敢欺瞒父皇,今日狩猎儿臣空手而还,这才打算钓鱼进上。”

“你可是之前做了功课,知道江中此鱼?”皇帝倒觉得有趣,于是追问。

太子记得卓思衡的叮嘱,实话并非不能事半功倍,如何说实话却要看技巧。

“其实……儿臣原也不知是什么鱼,问过御厨才知此乃邰江鲫,为此地独有,虽刺多而细,却肉质鲜美,适合做鱼汤纯饮。”他又颇为无奈地笑笑,“而且……这鱼也不是儿臣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