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4/4页)

赵雪窝不想养那么多闲人。

可他是有功之臣,一个府兵都没有,肯定会有骂皇上寡恩。

就这么赵雪窝现在家里住着一百多口人。

每天花起银子和流水似得,好在都是皇上赏赐的,要指望他自己养,开几十家酒楼也不够。

雨生想到这些,决定将左右的院子都买了,把宅子好好扩建一下。

可报告给皇上的时候,被皇上给拒绝了。

皇上有意将老亲王的宅子赐给他们两兄弟。

不分家住在一起,就改成侯府,以后分家,那宅子够大,拆成两座足够了。

如今赵雪窝和父母都在赵家镇,皇上的旨意还没下。

等赵雪窝进京时就下旨,皇上已经命人去修整了。

那时现在的三进院子就收回去了。

雨生只能打消了买下隔壁的想法。

赵雪窝听说了这事,在心里又把皇上感激了一回,不管以后是重新回到朝堂,还是远离朝堂,他都得对得起皇上这份心思才成。

雨生听说赵雪窝是为谢庭蕴回来的,拜托赵雪窝替他表达感激之情,并邀请谢庭蕴来京城住,以后他给谢庭蕴养老。

赵雪窝表示帮他转达,不过谢庭蕴好不容易和外孙女重逢,肯定不愿意分开,他想尽心意的事只能等大家进京再说了。

皇上表示既往不咎后,谢庭蕴终于踏实下来了。

他不好意思留在赵家,想自己找处房子。

赵雪窝不等薛彩樱说话,就表了态:“别说皇上说了让我给你养老送终,你还是雨生一家的救命恩人,单就说你是彩樱的亲人,我也不能让你走。”

谢庭蕴只能留下来,可这吃白饭的滋味不好受。

就算赵家人对他再好,也还是不舒服。

薛彩樱还在做月子,她没注意到外公的心思,有时间都在听外公讲述这些年漂泊在外的事。

元宵、粽棕和她一起,听得津津有味。

粽棕还说,等他长大了也要四处走走,到处看看,像外祖一样,那样见识就和外祖一样多了。

元宵好几天没去私塾了。

他已经上了三年私塾。

京城的先生学识渊博,他又早慧,所学的知识比镇上的先生教的超出一大截。

总是学那些学过的东西,没有新鲜感,这两天就不爱去了。

要么留在家里看看书,要么跟着杨铁柱出去查案子。

薛彩樱总觉得这么待下去不是个事。

可把孩子一个人送回京城,虽然有雨生一家,可也不放心。

赵雪窝至少要守孝一年,这是跟皇上告过假的。

就算期满,这刚买的宅子也不能扔下吧。

但孩子的前途更重要,薛彩樱一时没有主意,倒是赵雪窝想到了办法:“那外公就是秀才,走南闯北了大半辈子,见多识广,什么样的学生教不了。”

薛彩樱心里一喜,“真能行?”

赵雪窝毫不犹豫道:“怎么不行,正好外公觉得自己吃闲饭,总闹着要走,如今有这两个孩子牵着他,肯定没心思想那些了。”

薛彩樱吓了一跳:“外公还要走?”

赵雪窝如实回道:“可不是,我没好跟你说,外公还要在咱家附近买个宅子,生怕给咱们添麻烦。”

外公想的确实有理,这女人嫁人后没有带着外公住过来的道理。

可外公年纪大了,就她这一个外孙女,总不能让他自己住。

再者他们侯府这么多房子,养那么多闲人,还能多外公一个。

不过薛彩樱自己不好和赵雪窝提,如今能教两个孩子,那可是名正言顺了。

她还不知道外公给平阳王当过幕僚的事,自然也不知道皇上让赵雪窝给他养老送终。

否则就名正言顺了。

如今给两个孩子做先生,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那你觉得外公能行,我没意见,对了,要不要问问父母?”

赵雪窝笑道:“放心吧,爹娘不识字,如今有人教他们的孙子,求之不得呢。”

赵雪窝把这事和父母说了,他们果然赞同,谢庭蕴也高兴将自己平生所学教给两个孩子,自然愿意。

就这么谢庭蕴留在了将军府,教两个孩子读书。

为了方便谢庭蕴教书,赵雪窝带着两个孩子很正式的给谢庭蕴行了拜师礼。

而谢庭蕴也按招收学生的仪式走完了流程。

接下来师徒三人正式进入了教学阶段。

作者有话说:

谢庭蕴:忽然不会起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