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回(第2/3页)

沈旷看清了启奏的臣子,眼神又瞥向了站在左侧的荣国公,耐心地听御史台奏完。

御史台,皇帝的不开心就是他们最大的开心。

上弹天子,下讽民风,没有他们不能弹劾的,比弹棉花弹得都勤。

朝中令人闻风丧胆,如蝗虫过境,谁也别想落好。

中书省领命办事寻常不说话,沈旷想起皇后说前朝弹劾说她不配,看着御史台的眼睛就眯了起来。

御史台终于奏完,几乎是把中书省那些驳了回去,沈旷沉声问:“御史台,你们平日公差没事做了?”

“臣等只是为宋大人辩驳几句,中书省所下诏书不无道理。”御史大沉声说道,不卑不亢。

沈旷眼神一立,“朕从未说废后,御史台如此耳听八方,竟然不知?”

“朕让你们闻风奏事、监察案情,中书省那么大事你们也任由他们下诏?”沈旷淡然的抬眼看过去,只是话中罪名已定。

“钱让钱大人,你该当何罪?”

“可、陛下,中书省办差也是根据文书律法办事,理应无……”

闻风弹劾也是他们的权力,但也背负着风险。

若朝中有重罪,便是他们的失察。

“宋爱卿,御史台说你们无罪。”沈旷冷淡地扫了一眼。

“臣等有罪!是臣等擅测圣心,擅自拟诏!”宋大人几个字喊得铿锵有力,“钱大人切勿信口雌黄!是非不分!”

御史大夫吓傻了,这还有上赶着认罪的?

沈旷在面前早已准备好的折子上批上朱批,扔给御史大夫,“既然一个听令办事的闻风拟诏,一个探查万事的充耳不闻,那就都罚。”

“两部罚奉半年,为首各降两等官职。”

沈旷点着桌案,见御史台那几个不情不愿,挑眉道:“怎么,想去岭南?”

各打三十大板,但御史台好似是殃及池鱼。

朝臣想了想,这是因为弹劾皇后了。

御史台此前不敢明着说,这下可算抓到机会,但也是个不会看皇帝脸色的,非挑这时候。

“陛下圣明,臣等谢陛下不杀之恩!”众人立刻谢恩。

早朝一结束,沈旷叫了傅庭安到了广华殿。

“选一批人,进御史台。”

中书省和御史台为首官职空悬,中书省由傅庭安暂领,御史台还需要确定人选。

“已经准备好了。”傅庭安递上了名册,“宋大人连夜整理的。”

沈旷颇为满意,“放下吧。”

傅庭安心中感慨一声,不愧是中书令做了这么多年,倒是会揣测圣意。

知道这位早对御史台不满意,借着这个机会就把御史台的人清理干净。

荣国公府怎么说也是百年国公府,容太后兄长又是个弃武从文的。

原先国公府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荣国公接手后不知是韬光养晦,还是真的才干平平。

虽是在朝中不声不响,但是一看跟所有人都有些关联。

今日御史台即是如此,微微波动的关系也能透出他们的意图。

平时不声不响,但找到了机会便火上浇油。

沈旷翻看了那些折子,也不似有紧急的,晌午之前看完就出了广华殿。

“陛下,您是要出宫?”康平也是跟上。

沈旷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还伞。”

秦砚一夜也是没睡实,但一早醒来发觉自己并不在宫中,心中豁然开朗。

她唤了冬寻进来,梳妆打扮,好不容易出宫,也打算出个门。

沈旷昨天被气回去,朝中又忙,那估计过几天才会来。

或者直接忘了这事,那是更好。

但她刚迈出府门就看到门口多了些什么,甚至引得街坊邻居提着菜篮子围观。

“恭请皇后娘娘圣安!”门口守卫浑厚的声响恨不得传了二里地外。

没错,多了一队御林军。

秦砚赶紧说,不必不必,以后千万别这么叫。

守卫跟她推让半天,最后还是秦砚退让只是让他们小点声。

她看着这秦府外面这一队御林军,跟她在宫里的配备差不多,也不用想,这是沈旷安排的。

这是怕她跑了。

秦砚扶额叹气,就算是出门上街,马车后面还跟着几个暗卫和一队守卫。

她十分想装作看不见,但这些人太过碍眼,她只能匆匆看一圈,甚至看好了什么只能让冬寻去买,自己等在不惹眼的巷子中。

没劲。

秦砚没有带帏帽,她原先在秦关时就不戴,如今更没必要戴。

守卫好似想提醒,但也没敢说。

她看着冬寻奔波在各个铺子中,颇为羡慕,从巷子里往外探了探。

这总不能说她什么吧。

雨后,天空放晴,一缕阳光洒下,忽然有些刺眼,秦砚抬手挡了一下,但还目不转睛盯着那热闹的街道。

但忽然身边挡过一道阴影。

一个高大的身影撑着伞为她挡下刺眼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