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康熙五十三年(第2/2页)

入了四爷的后院,年轻时候争宠,现在也到了应该拼孩子的时候了,可李氏要的就只是叫弘时平平安安长大,从来不教导弘时上进。

最后落得四爷一道旨意,“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其黄带,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

李氏结局只能说不好,弘时结局就可以说是悲哀了,好好的一个皇帝长子却做了雍正最厌恶的兄弟、罪臣老八的儿子,这混的得有多失败啊!

静仪这段时间也想通了,到底大家年纪还小,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管历史上李氏和弘时结局如何,能改变一点是一点吧。不求出人头地,但求不送人头。再不济跟乾隆等人搞好关系,真出了事到时候还有个帮着说话的不是?

据静仪观察,李氏和四爷关系基本可以用“相敬如冰”四个字形容了,主要还是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存在很大的分歧。

四爷就弘时这么一个活蹦乱跳长到十几岁的儿子,心中难免寄予厚望,想叫儿子能成事、有出息,再不济也要把其他兄弟几个的儿子比下去。

李氏却只希望能健康平安长大,最好别有什么压力,做个富贵闲人也是好的。

四爷看不上李氏小门小户的教育理念,李氏又何尝没在心底抱怨四爷把弘时逼得太紧?

两人渐行渐远倒也十分合乎情理。

好在最近弘时最近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四爷过来的时候也愿意给个笑脸。

李氏跟了四爷这么些年,伺候四爷也是惯了的,手下丫头也毫不含糊。

四爷坐下来饮了杯茶,拿着桌上的核桃酥逗逗静仪,又对李氏说了康熙指了年氏为侧妃,不日即将进府的事情。

又听到了历史名人的名字。

静仪歪了歪头,这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年贵妃了吧。

上来就是侧福晋,都跟熬了这么多年又养了五个孩子的李氏并肩了,武氏宋氏等人可是从宫里就跟着四爷的,入府都多少年了还没进位呢,年氏的到来应该会对府上格局有不小冲击。

李氏倒是波澜不惊:“这是好事。”

四爷也觉得是好事,这些年他院子里的女人都是德妃一手操办,不知德妃是不上心还是故意,他院子里除了赐婚的福晋和格格钮祜禄氏外,几乎都是些汉军旗不入流的秀女,跟其他几个兄弟都不能比。这次康熙指了年氏,也未尝不是看他委屈,给个甜枣的意思。

男人都有虚荣心,喜欢看自己的女人在乎自己,四爷更希望李氏脸上露出一星半点的酸意,可惜并没有看到。

四爷不禁回想起以前,李氏刚进阿哥所时候,两人相处的场景。

那时候他有福晋,有宋氏,有武氏,却偏偏对李氏上了心,除了她容色姣好外,对于相处时候她的性格也是十分满意。

难道女人生了孩子以后就变成了这幅样子?满门心思想得都是孩子?

既然李氏这般不解风情,四爷也懒得管着她。本来就是说看女儿的,四爷把目光投向静仪。

静仪一直关注着四爷,见四大爷看向自己,咧开嘴巴笑了笑,露出白米粒般的几个牙齿。

四爷心情又好了起来,将静仪抱到腿上颠颠。

这个妮子有点早慧,而且对他很是亲近,弘历就算是同龄人中聪明孩子了,静仪看起来比弘历还要机灵三分。即便有时候四爷过来为了弘时的事情跟李氏吵架,抱抱亲亲静仪以后也能瞬间雨过天晴。

平心而论,静仪觉得四爷长得很不错,三十几岁的人了,脸上棱角分明五官立体,一点都不油腻,浑身上下散发着成功男人的气息。

四爷还在头顶跟她讲话:“静仪小乖乖,认得阿玛了?”

四爷抱孩子不大专业,静仪有些坐不稳,拿手抓住四爷外褂,胡乱“嗯嗯”两声。

四爷看着静仪萌萌的小爪儿,胸中郁气渐渐平息,心底的一角越发柔软起来,连李氏这等冷淡行为做派都不想太过计较了,临走时候脸色也是放晴。

翠西念了声佛。

若是四爷拉着长脸走出李主子院子,可就叫外面人看笑话了,毕竟这府里盼着她们倒霉的人可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