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番外一:第十年(第3/5页)

“34岁生日快乐...翌哥...”

——

美国正值圣诞假期。

可惜好好的假期,偏有些大佬不做人。

赶着平安夜不过,某医学联合会假借年末聚会的名义,临时组织了一场学术交流。

徐颂行没来。

老教授圣诞节和无国界医生组织去了乌克兰,不在美国,临走前直接将邀请函甩给了顾翌安和曹俊,交由他俩代表实验室出席参加。

下午的演讲过半,台上主讲人开始提问互动,顾翌安坐在后排,沉默地翻着手机。

拇指悬空,顾翌安保持不动的姿势,视线始终停留在屏幕页面的新闻报道上。

那是一篇欧洲主流医学媒体发布的文章。

内容介绍的是前段时间公布的全球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长文下方附有获奖名单,获奖人照片及其个人简历。

顾翌安对这奖项并不陌生。

这是由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评选,每四年举办一次,各个国家的神外青年医生皆可参选。

但最终能够获奖的,区区不足五人。

半晌迟疑,顾翌安终究还是没忍住,滑动屏幕,伸手点开俞锐的照片。

长指轻蜷又松开,指尖也随即缓缓落下,逐一滑过他曾经无比熟悉的嘴唇,鼻梁和眉宇,最终停留在俞锐额角那道浅浅褶皱堆叠的旧疤上。

曹俊坐他旁边。

余光里,曹俊见他半天没动,于是偏了下头。

目光无意识轻扫到手机屏幕,曹俊愣了一下,出声问道:“这是什么?”

“没什么。”顾翌安猝然回神,猛地按掉屏幕,将手机塞回外衣口袋。

曹俊歪着身子靠近,笑了声跟他说:“你不说我也知道。”

顾翌安侧眸看向他。

“群里看到的吧?”曹俊一脸我很懂的表情,“就你看的拿奖的那位帅哥,说是才32岁不到,典型的青年才俊。”

顾翌安没出声。

周围都是西装革履参会的人,曹俊左右瞅两眼,压低声音又说:“所里一群小姑娘早就已经抱着他照片花痴好几天了,还隔空到处打听人家有没有对象,说是要没有的话,找找关系看能不能试试越洋相亲。”

正值假期,实验室的小姑娘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拉了一组微信群,每天八卦闲聊。

顾翌安看的这条新闻传播范围挺广的,国内外好多主流媒体都争相报道过。

早在消息出来的时候,群里就已经来回讨论了无数遍,甚至连俞锐的简历,还有网页上各种手术视频都被翻出来,丢到群里被人细细观赏了一遍。

当时群里其实就有人注意到了,俞锐和顾翌安不仅同属北城医大毕业,还都在临床学院,前后相差不过三级。

不过,顾翌安不在群里,并不知道他们聊天讨论的内容。

这些年除了工作,他私下里从不跟人聊私事,尤其是个人感情。

加上CT照事件之后,大家更是小心翼翼,不太敢向顾翌安闲话家常,更不敢没事瞎打听。

曹俊一时没收住,多说了两句,说完才注意不对,瞟眼看向顾翌安。

很显然,对方平视前方,毫无闲聊的意思。

曹俊于是撤回身,推了推眼镜,再度将注意力落回到汇报人身上。

冗长的汇报直到五点才结束,众人纷纷起身,前往隔壁自助餐厅吃晚餐。

曹俊想起件事,跟在顾翌安旁边问他:“对了,我听徐老说,年后COT103项目要在三地同步开放三期试验,大概什么时候能确定吗?”

顾翌安揉按着眉心“嗯”了声说:“六月份吧,时间暂时不定。”

走廊人多,顾翌安侧身让了让旁人,脚步未停,接着又说:“国内到时候会由你单独负责。”

“我负责?”曹俊刹住脚,站在原地。

他愣了两秒才回神,顾翌安早已拐进休息间。

“你不打算回国吗?”曹俊再度追过去问。

顾翌安站在水吧台前,拿起杯子,先倒了点热茶,跟他说:“不了,徐老让我去欧洲。”

曹俊心想,他一个人未必能搞得定啊。

可话到嘴边,曹俊张口咽了咽口水,到底还是选择闭嘴没说。

餐厅人来人往,参会来的大多都是美籍华人医生,或是大学研究所实验室里的科研工作者。

趁着休息时间,此时三俩扎堆坐到一起,边吃边聊,同时也有意借此拉近关系,拓展社交。

顾翌安今天始终兴致不高。

他饭也没吃多少,简单兑付几口便放下餐盘,之后端着一杯热红茶,立在角落窗边躲清静。

临近傍晚,玻璃幕墙外高楼林立,城市霓虹和万千灯火交织闪烁,车流人流往来不息。

顾翌安端着茶杯发呆。

尽管在这里呆了将近快十年,但他依旧对这片繁华的夜景感觉很陌生。

像是毫无归属,也不知未来会去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