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和离(第4/7页)

虞氏面色也不好,罕见地沉默下来,有些事情还是要自己想通才行。

****

明相和离一事,风头几乎盖过了皇帝驾崩。

和离第二日,赵家安静如旧,汝阳郡王不管不顾地坐在赵家内,生怕明祎上门欺压。

六月初二这日,幼主登基,定了初八这日送先帝陵寝入皇陵。招摇知晓后,心生不满,初八是主事的生辰,多晦气呀。想法太大逆不道了,她都不敢提。

幼主登基,贵妃迁居西宫,张铭突然死了,酒醉后跌入井里溺死了。贵妃的心腹立即顶了张铭的职位,张要在这时突然不见了,幼主初登基,无人在意先帝的内侍长去了哪里。

夜晚无人之际,张要被困在了一间屋内,明祎看着他,目光痴迷,张要叹气,“不瞒明相,你的母亲去向,我也不知。就连陛下都不知去处,他这才看上了与赵姑娘有几分相似容貌的德妃娘娘。先太后身边良人多,毒也是她下的,其实,你一直都恨错了人。杀你母亲的是先太后,带走她也是先太后。”

“先太后不想帝后感情不和,只能自己动手,陛下是真的喜欢你母亲。”

明祎神色麻木,听到烛最后那句话忽然笑了,喜欢一句话当真是嘲讽,张要畏惧极了,“明相,我看着你长大的,何必自毁前程呢。”

“阿瓮,我感激你,你离开京城罢,如今的朝堂早就变了。”明祎苦笑一声。

“不,明相,陛下留了一道密旨,在太子处。”张要急了。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阿瓮,你让我安心做这一朝丞相吗?”明祎冷声道。

张要沉默,半晌后憋出一句话:“何必在意这些呢,你活得很好呀,你是自古以来第一位女相,幼主还小,你完全有可能帮助他成为明君,你那么聪明的。”

“阿瓮离开吧,不然我怕你死无葬身之地。”

“明相,听我一言,收手吧,德妃已经死了,汝阳郡王在朝中四处游走就为了联合朝臣弹劾你。明相,陛下身边的潆茴也不简单,你要当心才是,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张要拼命劝谏。

明祎始终无动于衷,甚至看都不看他,“我送您走,保重自己,就像您说的那般,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何必想着其他人呢。”

张要说的口干舌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祎离开,自己被相府下人强硬地送上马车。

天又亮了,赵家的人依旧活得好好的,明祎坐下窗下看着太阳升起,细细数着窗口枝头上的树叶。

她在想自己对张要的劝说无动于衷,比起旁人的情深义重,自己才是一薄情之人。

又是宁静的一日,可在这时,赵家人终于开始害怕了,因为外间传信,赵家外放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了,一个是病死的,一个是被江湖侠士刺杀而死,丧报同时传回了京城。

赵家终于挂起了招魂幡,白色的灯笼比雪花都要白,汝阳郡王疯了似的冲进相府。

明祎见他来了,装作未曾看见,直接入宫去陛下灵堂。汝阳郡王继续追赶,路上撞到了入宫的平东王与王妃。

王妃被撞得险些跌了,平东王心疼王妃,嘴里骂了一句,王妃奇怪:“三弟为何那么生气。”

“一下子死娘又死两个舅舅,是该疯。要我说,赵家自找的。”平东王抬眼去看,心情好极了,相比较三弟的惨状,他可是个大赢家。

汝阳郡王还没有辱骂明祎,赵家又来人了,赵老夫人情急下一跤摔死了,他彻底愣住了。

明祎跪在先帝灵前,勾了勾唇角,看着先帝棺柩,只听她轻轻说道:“该来的都会来,不会这么快就结束的。”

明祎身如岩石,面色如旧,汝阳郡王突然哭了,一个男子哭得很伤心,“明相,我会让你后悔的。”

“是吗?”明祎轻笑,“你若不想自己孤单一人,大可试试。臣孤独一人了,无可畏惧。”

汝阳郡王气得甩袖离开。明祎轻叹一声,站起身,微微笑了,道:“陛下,这些都是您教我,不要自己动手,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看,他们都开始伤心了。

明祎轻轻一笑,转身离开灵堂,步入大殿,却见幼主坐在龙椅上,张明浅细声细气地说话,君臣和睦。

但是,她许久不见潆茴了。

自从陛下崩后,潆茴便人间消失了。

明祎在殿门口站了许久,张明浅谆谆教导,幼主学得很认真,她想起张要的一句话:陛下留了一道密旨,在太子处。

是什么样的密旨?

她本想去问,身后传来声音:“明相,听说你和离了?”

哪里都不缺八卦的人。

三公主兴致满满地看着面前面色发白的女相,慢悠悠地朝她走了一步,“明相,你怎么不说话了。”

“臣和离,并非是一件乐事,殿下不必这么高兴。”明祎无奈,她与顾锦瑟和离,怎么人人都很高兴,难不成都在盯着顾锦瑟不成。她试探道:“殿下是想让顾主事做你的入幕之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