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第4/7页)

“娃啊。”女人连滚带爬地跑了过来,抱着孩子使劲儿亲了亲,眼泪也收了回去,闻言抱着孩子给封映月道谢:“就自留地那边有点小活儿,孩子困了就把他放家里,想着也不远,得亏没出事。”

封映月见她回来了,这才放心离开。

见孩子娘久久没去地里,孩子爹回来一看,才知道怎么回事,得知是唐家儿媳妇帮了孩子后,又细细问了一番阿婆封映月的面容,接着一拍头:“那应该是唐二伯家的,有自行车,又年轻漂亮,那就是唐文生现在的媳妇儿。”

因为房子临着大路,又是一个大公社的人,男人自然是认识唐文生的。

之前唐文生骑车回来,他瞧见过几次,而且喝喜酒的时候,他们家也去了的。

“哎哟,我还真没认出来!”

他媳妇儿一拍头,“我还去了筒子楼那边吃饭呢!这次可真得感谢人家。”

不说被偷娃娃,就是着凉生一场病,爹娘都是心疼的啊。

这家人姓陈,男人叫陈大力,父母去世后就分了家,一家三口过着日子,地里忙,又怕孩子晒着、冷着,所以一般都会把孩子放在家里。

这么做的人不少,有些孩子还会被绑在木凳上或者是柱子上,要是家里有人看孩子,也不会这么做了。

封映月回到筒子楼,先把菜提回家,然后提着木桶到一楼洗水池打了水,接着把自行车擦干净。

顺带和王大嫂她们说了说话。

晚上炒的冬瓜片,白菜汤还有凉拌烧辣椒。

吃饭时,封映月就提起那个孩子:“我一问那阿婆才知道,好些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

“是这样,”唐文生点头,“你说的那家姓陈,男人叫陈大力,比我大两岁,小时候去公社念书,就要路过他们老屋后面,他人大一些,也护着我们几个小的,不过他没念几年就没去了,我们也渐渐生疏起来。

“但是我们结婚的时候,他们家是来了的。”

一听陈大力这个名字,封映月就觉得熟悉,再听这话,便想起来了:“我记得他们随了三毛。”

“对,”唐文生点头,“他们家老人已经去世,目前来说没有什么事办,以后我们再还这份情。”

结果第二天,唐文慧就背着菜来了:“这是陈大哥一大早送到家里的,说是感谢你昨天帮了他们家大忙,对了,还有好几位姐妹想要我这样的头绳,五分钱能做吗?”

封映月帮着她把背篓放下来,闻言有活儿做,又惊又喜:“都说了举手之劳了,咋还送菜去呢。”

“二哥二嫂也婉拒了,可陈家大哥放下背篓就走了,叫都叫不住。”唐文慧接过她递过来的温开水,喝完后笑道。

再说那头绳的事儿,封映月问有多少人。

“六个,四个人已经给了钱了。”唐文慧把钱拿出来。

这要是都给了,那就是三毛。

别看少,其实有赚的。

封映月把钩针拿出来,当着唐文慧的面,十几分钟就钩了一个出来:“瞧明白没?”

唐文慧一愣:“我?”

“对啊,我再来一遍,你仔细瞧着。”这一次封映月放慢了动作,唐文慧怀着喜悦认真看着,最后她点头。

“我好像会了。”

封映月直接把钩针和毛线给她。

“那你来一个。”

唐文慧也不扭捏,虽然手速慢了许多,钩出来的头绳也有些松垮,但形出来了呀!

“好好学,回去请二哥给你做一个这样的钩针,二嫂要是有兴趣,就拉着她一起,然后找合适的机会,对的人,做一点小东西。”

唐文慧连连点头,双眼亮晶晶地看着她:“三嫂,你咋啥都教我啊。”

“又不是啥稀罕东西,弄着玩儿的,能换一些钱,那就更好了。”

封映月笑着把队里那几个姑娘的头绳全部钩了出来,又让唐文慧在家再练一下,她出门一趟。

其实就是去农贸市场买菜,昨儿回老家的时候,看见油缸见底了,加上家里也没多少猪油,所以封映月买了板油,因为不够,又买了几块大肥肉,再加上一小块里脊。

回到家,也不让唐文慧帮忙,她先把家里的油给炸了出来,油渣的香味引起五楼孩子们的注意。

纷纷围了上来,大人见此赶忙喊他们回家,一个两个也舍不得走,眼巴巴地回头看。

“回家拿碗筷,婶子分给你们。”

封映月说。

于是孩子们立马跑回家,不顾大人的阻拦,拿着碗筷笑嘻嘻地跑了过来。

其中一个娃还摔倒了,但也把碗筷高高举起来,看得他娘哭笑不得。

封映月先给唐文慧舀了一碗油渣起来,里面撒了白糖搅拌了一下。

接着用大瓷碗把一部分油渣给装起来放在一旁,最后那些也装在瓷碗里,撒了点白糖,搅拌后用木勺一一分给孩子们。